[实用新型]亲水网状结构螺旋包覆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6265.1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樊丽娟;谭艳君;文力;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13/00 | 分类号: | F28F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网 结构 螺旋 间接 蒸发 冷却器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质交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亲水网状结构进行螺旋包覆形成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被处理空气和处理空气被换热元件隔开,即为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通过喷循环水,二次空气侧的元件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水膜的蒸发通过吸收热量来完成,使水膜温度维持在接近二次空气的湿球温度,一次空气通过换热元件、水膜,把热量传送给二次空气,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二次空气侧实现的是水与空气直接接触,空气等焓加湿冷却过程。可见,水的蒸发是降温的前提,换热管的亲水性能和管表面的水膜分布情况是强化传热的核心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的管材普遍为金属铝箔,铝箔是非亲水性表面,水在换热管表面不能均匀分布,存在“干斑”,从而使蒸发效率降低,降温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在现有换热管外用纳米亲水网状结构进行螺旋包覆的结构,提高了水在换热管上的蒸发效率,使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质交换效率得到提高,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亲水网状结构螺旋包覆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其特点是在换热管外表面由里到外依次设置有包覆材料和亲水涂层,包覆材料为高吸水性纤维织物或金属纤维织物网状结构材料,亲水涂层为纳米亲水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包覆材料以螺旋缠绕的形状包覆在换热管的外表面。
包覆材料的厚度为0.5~0.7mm。
亲水涂层的厚度为10~40nm。
高吸水性纤维织物为酷帛丝Coolplus纤维织物。
金属纤维织物网状结构材料为100%不锈钢金属纤维条或金属纤维烧结毡。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的表面特性,使换热管铝箔材料的亲水性提高,从而使换热管外能够形成均匀的薄的水膜,进而提高了水在换热管上的蒸发效率,使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降温效果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外包覆形状示意图。
图中,1.淋水盘,2.换热管,3.循环泵,4.包覆材料,5.亲水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主要由换热管2、淋水盘1、风机、循环水泵3构成。换热管2管材为金属铝箔;管形为光滑圆管、光滑椭圆管或光滑扁管。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不直接接触,一次空气从换热管2内通过。通过喷循环水使换热管2外形成水膜,二次空气与换热管外水膜进行热质交换,水膜先被冷却至接近二次空气的湿球温度,之后水通过换热管间壁冷却一次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管结构如图2所示,是在换热管2外表面依次为包覆材料4和亲水涂层5,包覆材料4的厚度为0.5~0.7mm,亲水涂层5的厚度为10~40nm。
包覆材料4为高吸水性纤维织物或金属网状结构材料,在换热管2外包覆高吸水性纤维织物或金属纤维织物网状结构材料的目的在于:纤维织物上的小孔和网状结构材料的网眼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持水分,提高管外蒸发面积的作用,所以高吸水性纤维织物或金属纤维织物网状结构材料包覆后的管比光管的亲水性好,而且,高吸水性纤维织物或金属纤维织物网状结构材料既是很好的储水层,还是很好的传热层。
高吸水性纤维织物可以选用酷帛丝Coolplus纤维织物,因为它的吸湿性、导湿性及蒸发性能很好。金属纤维织物选用100%不锈钢金属纤维条或金属纤维烧结毡。
为了强化管外热质交换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包覆材料以螺旋缠绕的形状包覆在换热管外,如图3所示。
为了使水在换热管2外分布更均匀,本实用新型还在包覆材料外再涂覆一层亲水涂层5,亲水涂层5采用通用的纳米亲水树脂。涂敷的方法可以是现有通用的方法,例如浸渍法、喷涂法、刷涂法、磁控溅射法等。
实施例1
采用铝箔换热管,先以螺旋缠绕的形状包覆一层厚度为0.68mm的酷帛丝Coolplus纤维织物,再涂覆一层厚度为30nm的纳米亲水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结构
- 下一篇:水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