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行程冷却钻井泵缸套活塞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6144.7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兴昌;王定亚;南树歧;邓平;杨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8 | 分类号: | F04B53/08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苟红东;席树文 |
地址: | 721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冷却 钻井泵 活塞 | ||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属于石油钻井、修井装备中钻井泵、压裂泵等设备开发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缸套、活塞为石油钻井泵和压裂泵的主要易损件之一,一般用于泵输送中、低压力和大流量介质的场合。大量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缸套活塞的冷却方式和冷却效果对其使用寿命影响极大,目前国内常用的钻井泵、压裂泵缸套活塞冷却方式为:在缸套端部设置喷嘴喷淋冷却活塞背部及缸套内侧。这种冷却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冷却液只能冷却缸套、活塞的一个侧面,不能直接冷却缸套活塞的整个工作行程范围;另一方面,受活塞运动行程的变化和喷嘴设计位置的限制,活塞在工作行程及环周范围内的冷却效果无法保证其均匀性,从而使得冷却效果不理想。详细结构见<附图1>。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全行程冷却钻井泵缸套活塞,以克服现有缸套活塞冷却结构的缺陷。
具体地说,一种全行程冷却钻井泵缸套活塞,其包括缸套压紧盖(1)、缸套(2)、活塞(3)、缸套扶正器(4),活塞(3)位于缸套(2)内,缸套扶正器(4)套在缸套(2),缸套压紧盖(1)将缸套扶正器(4)和缸套(2)定位;在缸套扶正器(4)和缸套之间有环空(7),并且在缸套扶正器(4)上面加工有冷却液进入孔(5)和冷却液排出孔(6)。
冷却液进、排出孔是螺纹扣连接形式。冷却液进入孔(5)和冷却液排出孔(6)的数目分别可以是一个,也分别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环空形状可以是圆环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缸套活塞冷却形式可以直接冷却活塞在缸套内的全行程工作范围,同时可以达到活塞运动过程和环周范围内缸套活塞均匀、稳定冷却的理想效果,从而能有效提高泵缸套活塞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已有缸套活塞冷却结构。
图2中图号说明:1-喷嘴;2-缸套;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新型缸套活塞冷却结构形式由缸套压紧盖(1)、缸套(2)、活塞(3)、缸套扶正器(4)等零件组成,在缸套扶正器(4)上面加工有冷却液进入孔(5)、冷却液排出孔(6)和冷却液环空(7)等结构要素。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当活塞在缸套内做往复运动时,缸套与活塞的接触磨擦会在活塞工作行程内产生大量热量,将冷却液通过管线等送入冷却液进入孔(5)及环空(7)内时,环空(7)内充满的冷却液会吸收缸套活塞磨擦产生的热量,并最终对缸套活塞实施冷却后通过冷却液排出孔(6)将其带有热量的冷却液排出,周而复始,达到长期冷却缸套活塞的效果。另外,该结构形式中可通过调节冷却液供给压力达到控制冷却液流量和流速,并最终达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结构可以用于缸套活塞形式的泵,也可以用于缸套柱塞形式的泵;泵的形式包含双缸泵、三缸泵及多缸泵等。该结构对缸套活塞的冷却方式可以是独立冷却形式,也可以是该结构与传统结构或其它形式的组合形式。冷却液进入孔(5)和冷却液排出孔(6)的数目分别可以是一个,也分别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环空形状可以是圆环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冷却液可以是水质类液体或是油质类液体,也可以是其它任何纯净的或混合的流动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