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民用爆破用导爆管双向传爆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6117.X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勇;贾晓宏;王键;王战娃;樊小红;张芳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庆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22 | 分类号: | F42B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潘宪曾 |
地址: | 710025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 爆破 用导爆管 双向 传爆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爆管延期起爆网路作业时使用的民用爆破器材,特别是民用爆破用导爆管双向传爆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导爆管技术的日趋成熟,导爆管起爆网路也逐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导爆管起爆网路有两种结构,其一是由孔内雷管和孔外雷管组成。在实施矿山和工程爆破时,以孔外雷管作为传爆元件进行地面网路的延期并输出爆炸冲能。但是,由于导爆管雷管的爆破威力较大,在传爆过程中容易破坏网路,如传爆雷管爆炸时产生飞石则直接影响网路的爆破效果,影响工程爆破的可靠性,同时还存在布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现有导爆管起爆网路通常采用双向继爆管。双向继爆管是由两个同样的火雷管,两口相对连在一根消爆管上,两个雷管的尾部各连一根导爆索,用连接套套在导爆索一端和消爆管一端卡口上。双向继爆管的优点是传爆没有方向性,使用方便,可连接成环形网路。其缺点是,由于使用导爆索导致其成本偏高,并且作用后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有害粉尘、气体较多,工艺也较为复杂。
无论是孔外雷管组成的结构还是双向继爆管雷管点火管结构都存在的问题是产品均以猛炸药作为主装药。运输不能采用航空作业。这一问题的提出是随着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不断扩大带来的。它限制了产品的快速流通和产品应用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民用爆破用导爆管双向传爆管,以便在不提高工艺水平和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导爆管起爆网路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存贮的方便性和运输的多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民用爆破用导爆管双向传爆管,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在管壳内的两组导爆管6、两组加强帽4、两组点火药3;延期件2在管壳(1)中部;一组点火药3、加强帽4、导爆管6固定在延期件2的一端,另一组点火药3、加强帽4、导爆管6固定在延期件2的另一端;导爆管6分为第一导爆管6和第二导爆管6,第一导爆管6和第二导爆管6通过密封件密封后延伸到管壳外。
所述的管壳1是一长管状体,长管状体的的两端有波浪状收口。
所述的管壳1长度在40mm~100mm,管壳1内径大于导爆管的外径,管壳1内径与导爆管6间隙之间有橡胶卡口塞5。
所述的加强帽为带有传火孔的金属加强帽。
所述的延期件2的长度在10mm~40mm之间。
所述的橡胶卡口塞5为带有消爆腔的B型卡口塞。
所述的延期件2是索式结构的延期体。
所述的导爆管6为塑料导爆管,它的内壁粘附有导爆药的塑料管,导爆管6的外径在2.5mm~3.5mm之间,药量在6mg/m~30mg/m之间,导爆药中至少包括猛炸药、铝粉和添加剂。
所述的管壳1是铜或铝或合金材料。
所述的长管状体具有两端以中心为对称的结构。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导爆管与点火药之间有用于放大第一导爆管或第二导爆管的能量点燃第一点火药或第二点火药的加强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导爆管中不含猛炸药、起爆药,不含任何高敏感度药剂,也不含任何可以产生强烈爆轰波的高能量药剂,可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仓储及使用过程的安全。同时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导爆管的使用还使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污染的起爆药雷汞、叠氮化铅等,可以极大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整体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
通过大量试验,本实用新型导爆管双向传爆管作用完毕后,管壳依然完好无损,充分证明这种结构不会破坏网路的完整性,保证了爆破网路作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壳;2、延期件;3、点火药;4、加强帽;5、橡胶卡口塞;6、导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庆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庆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封装基板及其封装结构
- 下一篇:实现用户移动性限制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