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悬式绝缘子泄漏电流采集卡环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6016.2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丁;焦尚彬;郑岗;任海鹏;李琦;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G01R3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绝缘子 泄漏 电流 采集 卡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泄漏电流采集卡环,应用于高压悬式绝缘子污秽监测系统中收集高压悬式绝缘子表面污秽泄漏电流。
背景技术
绝缘子污闪已经成为影响供电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尽量避免绝缘子污闪的发生,准确实时检测高压绝缘子表面污秽状况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等值附盐密度法、污层电导率法、闪络场强法和泄漏电流法。其中泄漏电流的电气特征量是污秽、电压和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动态参数,适宜在线监测,因此绝缘子污秽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流过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电流和环境参数来评定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以便在污秽积累到危险程度之前给出报警信息,提醒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及时采取清扫措施,为电力系统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奠定基础。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用于收集流过绝缘子表面污秽层的泄漏电流的截流环成为污秽在线监测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目前,对于支柱式绝缘子使用的截流环,采用的是不锈钢带,在钢带两端打孔,然后用金属螺钉将两端拉紧,固定在绝缘子的接地侧即可;对于高压悬式绝缘子,现有技术都是将泄漏电流互感器放在最后一片绝缘子钢帽上方的球头挂环处,或从倒数第2片绝缘子与最后一片绝缘子之间提取信号,这些技术都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采用穿芯式环型电流互感器,无法做到互感器完全屏蔽,在抗干扰方面很难达到要求。
2)在电流互感器安装时,要将整串绝缘子取下再安装,需要停电,劳动强度非常大,安装十分不便,不利于推广。
3)从倒数第2片绝缘子与最后一片绝缘子之间提取信号相当于短路1片绝缘子,将影响线路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悬式绝缘子泄漏电流采集卡环,该卡环不仅能有效提取流过受污绝缘子串表面的泄漏电流及其特征量,而且提高了采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安装方便,不降低系统的绝缘配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压悬式绝缘子泄漏电流采集卡环,由两个半圆形卡环体组成,两个半圆形卡环体的一端为铰链连接,另一端为螺柱连接,卡环体的底部环绕卡环整体开有燕尾槽,燕尾槽内嵌入截流环,卡环体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器,截流环通过导线与连接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卡环体的底面设置成174度倒角的斜面。
卡环体的侧面均匀开有4个螺纹孔。
卡环体采用绝缘尼龙材料。
截流环采用圆柱形空心镀银金属网,金属网的空心部分填充有耐高温橡皮圈。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泄漏电流采集卡环,无需停电即可安装,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在不降低被测试绝缘子串绝缘配置的情况下,将流过染污绝缘子串表面的泄漏电流信号有效截取,截取效率高于95%,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燕尾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连接螺钉,2.卡环体,3.顶固螺钉,4.铰链连接螺钉,5.燕尾槽,6.截流环,7.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卡环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两个半圆形尼龙卡环体1组成,两个半圆形尼龙卡环体1之间一端通过铰链连接螺钉4采用铰链连接,如图3所示,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1采用螺柱连接,以便于现场安装时,不需要取下绝缘子串,就能方便的将卡环套上绝缘子串。卡环体1的侧面均匀开有4个螺纹孔,利用顶固螺钉3顶住绝缘子铁帽,从而将卡环固定在绝缘子上表面。
卡环体1的下表面设计有如图4所示174度倒角,以便于其与具有一定弧度的绝缘子上表面紧密接触,从而顶紧和固定截流环。参照图2,卡环体1的底部环绕卡环整体开有燕尾槽5,燕尾槽5的结构如图5、图6所示。燕尾槽5内嵌入截流环6,截流环6采用圆柱形空心镀银金属网,金属网的空心部分填充耐高温橡皮圈。金属网一侧卡入卡环的燕尾槽5内,另一侧紧顶在绝缘子的表面,这样流过绝缘子串表面的泄漏电流能被截流环收集。设计成燕尾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安装卡环时截流环不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