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920.1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8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鲍勃·马丘;薛章兰;韩洪强;朱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13/641;H01R13/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体积较小的语音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如手机、MP3)的体积正变得越来越小,因此用于安装电连接器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小。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01年11月28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 2462599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中的信号端子、一对开关端子及扣置于绝缘本体上的端盖,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大致为矩形状,其设有一插接孔及若干与插接孔连通的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可动端子及与可动端子相配合的固定端子,所述可动端子设有一延伸入插接孔内的弹性臂,当对接连接器插入该电连接器内时,对接连接器抵压弹性臂使其向外运动,此时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的接触断开,电路板上产生相应的信号以实现侦测功能,然而,如此设置,绝缘本体必须提供一个可供弹性臂运动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区域位于绝缘本体内部,显然不利于缩小电连接器的体积。
因此,有必要对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并可实现侦测功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一对开关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外壁、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绝缘本体内凹设的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孔,所述外壁设有一与插接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关端子包括一固定端子及与固定端子相配合的可动端子,所述固定端子设有一配合部,可动端子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一延伸入插接孔内用以抵接对接连接器的抵压部及可与固定端子配合部相接触或断开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开口内并可在开口内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弹性臂的接触部可在开口内运动,如此设置,所述固定端子的配合部及与之相配合的接触部利用绝缘本体外壁的壁厚空间就可以实现侦测功能,有效节省了空间,减小了电连接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沿图2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对接连接器插入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在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一对开关端子3、细长圆柱体状的导柱4及扣置于绝缘本体1上的端盖5,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及第三导电端子23,所述对开关端子3包括固定端子32及与固定端子32接触或断开的可动端子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力回流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凝器
- 下一篇: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