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器具的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5578.5 | 申请日: | 2007-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5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谢和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和翰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器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具,尤指一种具有高导热加热器具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目前在市面上所使用的加热器具种类相当多,诸如炒菜锅、茶壶等。而该等加热器具也已普遍使用于日常生活中,如餐厅、茶店及各样聚餐等。可见加热器具已成为人们烹调食物物不可或缺的器具。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最常见的一种炒菜锅,该炒菜锅10包括一本体20及一握把30。其中该本体20呈一半圆状,该握把30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因此,将该本体20底部加热即能烹调食物。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最常见的一种茶壶,该茶壶100包括一本体200、一盖体300及一握把400。该本体200呈一圆柱状,该本体200一侧形成一弯曲部201。该盖体300盖合于该本体200上,该握把400设置于该本体200二侧,该握把400呈一ㄇ字形。因此,将该本体200底部加热即能煮沸水。
然而,当上述二种加热器具本体20、200底部被加热时,火源容易从底部周围分开,导致火力不集中、导热慢,并且增加危险性。再者,上述二种加热器具并没有防风效果,并且较浪费能源。
所以,由上可知,现有加热器具,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加热器具的结构,主要通过一第二壳体设置(一体成形或焊接等)于一第一壳体底部,当该第一壳体被加热时,火源会经由该第二壳体而集中于该第一壳体底部,由此达到火力集中、导热快及安全性佳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器具的结构,其中通过多个支撑部,将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一空间,由此将火源固定于该空间内,达到防风及节省能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器具的结构,其中通过火源不被分散,因此只需小火即能达到现有大火的功效,由此能减少产生一氧化碳(CO)及二氧化碳(CO2),而达到环保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的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底部,该第二壳体底部具有一开口;多个支撑部,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多个透气孔,其形成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交接处;以及至少一握把,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具有火力集中、高导热性。
2、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具有防风及节省能源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具安全性佳。
4、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具能达到环保效果。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加热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另一种加热器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器具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器具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器具的下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器具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器具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炒菜锅 20、200本体
30、400握把 100茶壶
201弯曲部 300盖体
本实用新型
1第一壳体 11弯曲部
2第二壳体 21开口
22空间 3支撑部
4透气孔 5握把
6炉子 61火源
7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具的结构,该加热器具包括一第一壳体1、一第二壳体2、多个支撑部3、多个透气孔4及至少一握把5。其中该第一壳体1的形状为一半弧形。该第二壳体2设置(一体成形或焊接等)于该第一壳体1底部,该第二壳体2底部具有一开口21,换言之,该第二壳体2除了可以一体成形于第一壳体1底部,该第二壳体2亦可以焊接于第一壳体1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和翰,未经谢和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杆偏置式发动机
- 下一篇:内切葡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