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窨井盖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027.9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1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聂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勋文 |
主分类号: | E05B65/00 | 分类号: | E05B65/00;E05B23/00;E02D2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孔祥超 |
地址: | 400050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窨井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窨井盖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窨井盖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网的窨井口,是方便有关行业对其管网的维护管理所必需留置的设施,窨井盖既要方便需要时的开启,又要防止损坏和盗窃,窨井盖被盗窃后将成为路上的陷阱,给行人和车辆通行带来危险。现在国内广泛使用钢铁类窨井盖,各地常都有窨井盖被盗后造成人落下去,车轮陷入等造成车损人伤的事件在报纸、电视上报道,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和伤害。近年来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窨井盖防盗装置,但是结构过于简单,用钩状的小铁丝都能打开,防盗效果很差,井盖被盗现象没得到根本解决。发达国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窨井盖防盗装置,科技含量高,存在成本过高,国内无法推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防盗效果好的窨井盖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窨井盖防盗装置,包括窨井盖,其关键在于:所述窨井盖上设有钥匙伸入孔,靠该钥匙伸入孔的窨井盖底面设有防盗锁,所述防盗锁上设有钥匙孔,该防盗锁向上延伸有支耳,通过螺栓将防盗锁固定在窨井盖底面中央,靠近所述窨井盖底面边缘对称设有“U”型支架,该“U”型支架两腿与窨井盖底面螺栓连接,所述防盗锁两端伸出有锁销,该锁销穿过所述“U”型支架的空腔。所述锁销伸入到窨井内腔凸台圈的下方,将窨井和窨井盖固定锁住,采用人们通常所说的弹子锁中卷帘门锁的原理,象卷帘门开启一样,钥匙从中间孔转动,两头伸缩而开启窨井盖,由于一个城市有关行业使用窨井盖数量有多有少,多的可采取生产锁时同一把钥匙可开启一组锁,避免钥匙太多不便管理使用。此装置在原有窨井盖基础上成本增加很少,相对成本低廉、开启也方便,锁具为弹子锁开启的钥匙必须是匹配的钥匙,或配取精度比较高的钥匙防盗效果好,非常实用利于推广。
为了防止生锈,锁销用不锈钢材料制得,并且截面为圆形,即使“U”型支架不是不锈钢材质,时间长了有锈蚀,因锁销与“U”型支架接触点小,照样可轻松开启。
所述防盗锁上表面的中部设有等腰梯形凸台,侧面都为斜面缩小了有漏水或水汽形成水滴的接触面,使之基本无水进入锁芯,钥匙孔位于该凸台中心,该钥匙孔与所述钥匙伸入孔中心线重合。所述钥匙伸入孔为上半部半径大于下半部半径的圆形孔,其下半部内铣有螺纹,有与所述钥匙伸入孔匹配的螺栓旋入塞住孔口之间还设有密封防水垫圈,防止水通过钥匙伸入孔进入腐蚀锁具,该螺栓顶部开有正方形的凹槽方便螺栓的旋出和旋入。
另有一种方案所述防盗锁的侧面水平方向设置钥匙孔,钥匙伸入孔与防盗锁之间的窨井盖底面设有向钥匙伸入孔倾斜的挡板。开启窨井盖的时候需要转角钥匙手柄,将钥匙安装在转角钥匙手柄上,从钥匙伸入孔进入开锁,倾斜的挡板也有很好的挡雨,防止锁芯锈蚀。
还有一种方案所述防盗锁的侧面倾斜向下设置钥匙孔,倾斜向下锁芯即使进水也不会积水,该钥匙孔旁边位于所述窨井盖底面上开有钥匙伸入孔,钥匙伸入孔与防盗锁之间的窨井盖底面设有向钥匙伸入孔倾斜的挡板。此方案窨井盖同样需要转角钥匙手柄装上钥匙开启,倾斜的挡板起挡雨,防止锁芯锈蚀。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防锈的效果,锁在生产时以不锈钢为外壳,锁芯须全用不锈钢等防锈材料制成,锁芯中用高级润滑油注入,即使平时有水或水气进入锁芯也不会锈蚀,相对较大的井盖两端伸出的锁销可以制作为两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防盗效果好、开启方便、实施容易、成本更低、加工更加容易等特点,同时又很好的防水耐腐蚀的效果,在户外的环境下更加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勋文,未经聂勋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