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汽油机顶置凸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4957.2 | 申请日: | 200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任健;吴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10 | 分类号: | F01M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汽油机 凸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油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用汽油机顶置凸轮总成。
背景技术
顶置凸轮总成作为垂直轴通用汽油机的配气传动机构,主要作用是使气门按一定的工作次序和配气相位及时开闭,并保证气门有足够的升程。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通用汽油机顶置凸轮总成,一般由凸轮、链轮和减压机构等部件组成,其中凸轮与链轮通过直接模锻或者铸造成型,减压机构安装在凸轮与链轮之间。由于汽油机气缸头上的油道设计复杂,加工烦琐,造成整机成本升高;若气缸头上取消油道,则发动机工作时,链轮会阻碍曲轴箱内的机油飞溅到气门摇臂处,造成气门摇臂润滑冷却不良,最后导致气门摇臂卡死,通用汽油机熄火,不能继续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气门摇臂润滑良好的通用汽油机顶置凸轮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用汽油机顶置凸轮总成,包括凸轮、链轮和减压机构,其中减压机构安装在凸轮与链轮之间,其关键在于:在所述链轮的盘面上开设有过油通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气缸头无油道设计时,发动机工作可以使曲轴箱内飞溅的机油通过链轮盘面上的过油通孔飞溅到气门摇臂上,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并且润滑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防止气门摇臂卡死,保障发动机正常工作。由于气缸头上取消了油道,这样大大简化了气缸头的结构,气缸头的加工更加容易,从而降低了汽油机整机的成本。
为了能尽量持续、均匀地对气门摇臂进行润滑冷却,在上述链轮的盘面上开设有2-6个过油通孔,各过油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中心与所述链轮的中心重合。
在上述链轮底面过油通孔的旁边开设有倾斜油槽,该倾斜油槽低端宽,高端窄,并且倾斜油槽的高端与所述过油通孔相通。当发动机工作时,倾斜油槽可以存储一部分机油;倾斜油槽低端宽、高端窄,具有导向作用,随着链轮的转动,倾斜油槽内的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溅起来,连同曲轴箱内飞溅的其它机油,通过链轮上的过油通孔飞溅到气门摇臂上,这样飞溅到气门摇臂上的机油充足,进一步提高了对气门摇臂的润滑冷却效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取消气缸头上油道的前提下,能够使曲轴箱内的机油飞溅起来润滑气门摇臂,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等特点,同时大大降低了汽油机整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旋转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凸轮1、链轮2和减压机构3构成,其中凸轮1与链轮2之间通过直接铸造成型,减压机构3安装在凸轮1与链轮2之间,由减压轴、甩块和扭簧组成,各部分的结构及与凸轮1和链轮2的装配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所述链轮2的盘面上开设有2-6个圆形过油通孔4,本实施例中,过油通孔4的数目为5个,各过油通孔4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S上,该圆周S的中心与所述链轮2的中心重合;并且在所述链轮2底面各过油通孔4的旁边开设有倾斜油槽5,该倾斜油槽5低端宽,高端窄,倾斜油槽5的高端与所述过油通孔4相通。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气缸头无油道设计,在发动机工作时,倾斜油槽5可以存储一部分机油;倾斜油槽5低端宽、高端窄,具有导向作用,随着链轮2的转动,倾斜油槽5内的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溅起来,连同曲轴箱内飞溅的其它机油,通过链轮2上的过油通孔4飞溅到气门摇臂上,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并且润滑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防止气门摇臂卡死,保障发动机正常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各过油通孔4最好在轴向上与减压机构3错位。
本实用新型中,过油通孔4的数目不限于5个,也可以是2个、3个、4个,或者其它的数目;同样地,过油通孔4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其它等同的形状,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电器与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实验台
- 下一篇:工业窑炉煤粉燃烧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