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式玻璃钢化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678.6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才 |
主分类号: | C03B27/04 | 分类号: | C03B2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0052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玻璃钢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制品钢化领域,具体是属于节能式玻璃钢化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玻璃钢化设备,一般在玻璃钢化冷却段中,采用钢化、冷却一步法,即钢化、冷却二部流程,在一部钢化、冷却整机上完成,当加工玻璃进入钢化、冷却段时,不管加工玻璃是否已从钢化段进入冷却段,钢化段的送料辊照样空转,两台风机对钢化、冷却段照样同时送风不误,但这样势必造成风能的极大浪费,另外现有设备中的风栅为5mm厚的压铸铝件,这样不但制造成本高,而且壁厚对风压的摩擦损耗大,风能的用量也大;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炉内部,内空尺寸空间大,能耗高,热传导率低,补偿慢也造成了不应有的能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公开一种风能摩擦损耗小,耗电量少,节约原材料及制造成本低的节能式玻璃钢化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式玻璃钢化机组,包括上片台、电加热炉、钢化冷却装置、卸片台、风机和控制台,所述钢化、冷却装置分为钢化机和冷却机,两部机安装在电加热炉和卸片台的中间部位,钢化机在前,冷却机在后。所述钢化机、冷却机分别各由上、下两排风栅和中间的一排送料辊组成,钢化机和冷却机与电加热炉、上片台和卸片台并排连成一体,所述钢化机和冷却机分别各配有专用风机,玻璃移动在上述两机的送料辊上。所述风栅由1-3mm厚的钢板制成。所述电加热炉的上部电炉丝与下部电炉丝距离热平衡板均为80mm-120mm,距离玻璃均为150mm-2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钢化、冷却工艺流程段中,把原来的一部钢化、冷却整机,按二步法改为钢化机和冷却机两部机器,并分别各配有专用风机,当加工玻璃进入钢化机时与钢化机配套使用的专用风机启动,与冷却机配套使用的专用风机暂停;当加工玻璃进入冷却机内时,与冷却机配套使用的专用风机启动,而与钢化机配套使用的专用风机暂停,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风耗量和耗电量;另外将5mm厚的压铸铝件风栅,改用2mm厚的钢板制作,这样就大大地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玻璃钢化机组,包括上片台1、电加热炉2、钢化冷却装置3、卸片台4、风机5、6和控制台8,所述钢化、冷却装置3分为钢化机31和冷却机32,两部机安装在电加热炉2和卸片台4的中间部位,钢化机31在前,冷却机32在后。所述钢化机31、冷却机32分别各由上、下两排风栅33和中间的一排送料辊34组成,钢化机31和冷却机32与电加热炉2、上片台1和卸片台4并排连成一体,所述钢化机31和冷却机32分别各配有专用风机5和6,玻璃7移动在上述两机31和32的送料辊34上。所述风栅33由1-3mm厚的钢板制成。所述电加热炉2的上部电炉丝21与下部电炉丝24距离热平衡板22均为80mm-120mm,距离玻璃7均为150mm-220mm。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钢化机组主要在钢化、冷却段进行了改造更新,现有设备风栅出风孔用的是压铸铝件,其壁厚为5mm,压铸铝件主要存在制造成本高、壁厚对风压的摩擦损耗大,经改进的风栅33是用2mm厚的钢板制造,风的摩擦损耗小于原先的二分之一,原设备用250千瓦风机,本设备只要110千瓦风机就足够了,另外用钢板制造风栅33成本低,造价只有铝合金的20%,将一部钢化冷却整机,改为钢化机31和冷却机32作为二步法使用,且二机各配有专用风机5和6,轮流操作使风栅33用风量减少到三分之一,而产品质量和生产的规格尺寸和改造前一样没变。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炉2,其上部电炉丝21距离热平衡板22100mm,距离玻璃7200mm,玻璃7进炉时温度补偿平稳又均衡,同时热气流又有足够的循环空间,原先离玻璃7远,电炉丝21需电功率大于11千瓦,才达到在短时间内让玻璃7达到钢化温度,改造后电炉丝21离玻璃7近,电炉丝21需电功率减少到7.5千瓦。减少了电炉丝21与顶部的空间绝缘距离,电炉丝21每组的功率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二的功率,所以炉体装机容量减少了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才,未经韩国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