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4667.8 | 申请日: | 2007-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黎光辉;王永宪;张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光辉 |
| 主分类号: | G12B9/08 | 分类号: | G12B9/08;F16M13/00;H04N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16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电视机 壁挂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安装支架,具体地说,涉及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
背景技术
平板电视机由于薄而轻,故通常采用壁挂方式进行固定,安装时先将壁挂支架固定在墙上或其它固定物上,然后再将平板电视机安装在壁挂支架的连接板上。现有的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一般没有调节机构,电视机一旦安装上去后其方位是保持不变的,然而在使用中有时候需要根据观看者的方位对平板电视机的方位进行适当调节,这种固定式结构的支架不能适应这种需求。
在公告号为CN2886948,公告日为2007年4月4日,名称为“具有变形控制器的平板电视支架”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由连接体、连接轴、上支柱、下支柱、连接板、支杆及上拉绳构成的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在这种支架中连接体与连接轴之间或在连接轴与下支柱之间至少有一处是以轴与孔的方式连接,下支柱与上支柱相套,上支柱连同连接板可相对下支柱上下移动,设置一支杆置入下支柱内腔,支杆下端抵在下支柱下部,支杆上端插入上支柱内腔,支杆上端的光滑圆弧面上绕有上拉绳,上拉绳一端拉扯着上支柱下端,上拉绳另一端伸向下支柱下方,通过手动或机动装置拉动上拉绳,上拉绳则绕支杆上端拉动上支柱上升,从而实现平板电视机的升降调节。这种支架功能单一,只能实现平板电视机的上下位置调节,而且结构复杂, 所用零件多,绳轮结构在使用中容易因质量问题而失效,甚至因此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拆卸就可实现对电视机方位进行适当调节的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包含有连接体和连接板,连接体上设有碗形连接部,碗形连接部内侧面为凹球面,在该凹球面底部延伸出有限位筋,限位筋上有螺孔;连接板为平板形,其中部设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外侧面与连接体碗形连接部的内侧面相配,凹陷部的底部设有限位孔,连接体上的限位筋穿过该限位孔后通过螺栓与压板相连。
由于在连接体与连接板之间采用球面型凹凸相配结构,并且连接体上有限位筋穿过连接板上的限位孔对连接板进行限位。使用时连接体安装在固定物上,平板电视机安装在连接板上,如果观看电视时觉得电视机的方位不合适,只需用手扳动电视机,使连接板的凹陷部在连接体的碗形连接部里移动,就能实现电视机方位的改变。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连接板可相对于连接体作全方位的调整,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对整个支架进行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体1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电视机壁挂支架,包含有连接体1和连接板2,连接体1上有用来将连接体1与固定物相连的安装孔7,连接板2上有用来将连接板2与平板电视机相连的安装孔8。连接体1上设有碗形连接部1a,碗形连接部1a内侧面为凹球面,在该凹球面底部延伸出有限位筋1b,限位筋1b上有螺孔1c;连接板2为平板形,其中部设有凹陷部2a,该凹陷部2a外侧面与连接体1碗形连接部1a的内侧面相配,凹陷部2a的底部设有限位孔2b,连接体1上的限位筋1b穿过该限位孔2b后通过螺栓4与压板3相连。连接板2上凹陷部2a的限位孔2b为矩形孔,连接体1上的限位筋1b与该限位孔2b相配但其外廓尺寸小于限位孔2b。如果观看电视时觉得电视机的方位不合适,只需用手扳动电视机,使连接板2的凹陷部2a在连接体1的碗形连接部1a里移动,就能实现电视机方位的适当改变。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连接板2可相对于连接体1作全方位的调整,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对支架进行拆装。为了使支架适合不同规格的平板电视机,连接板2上还安装有调整块9,图中标号9为调整块,10为压头,11为十字槽沉头螺钉,12为平垫圈,13为尼龙锁紧螺母,调整块9用于对平板电视机安装在连接板2上的位置进行微调。
从图1还可看出:连接体1上碗形连接部1a内侧面与连接板2上凹陷部2a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摩擦片6,压板3与连接板2的凹陷部2a内侧之间有摩擦压板5,摩擦压板5中部的孔翻边后限位在连接体1的限位筋1b上,摩擦压板5外边缘翻边形环形凸缘对压板3进行限位。摩擦片6及摩擦压板5表面可做成较为粗糙的面或采用其它摩擦材料制成,这样就可使连接体1与连接板2之间以及连接体1与摩擦压板5之间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固定,而施加一定的外力时又能使连接板2相对于连接体1移动,以实现方位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光辉,未经黎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