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实现省能的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4657.4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昌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5/00 | 分类号: | F16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8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离合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尤其是能实现自动超越滑行和实现用离合器反拖减速的省能的摩托车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摩托车离合器,通常是由从动齿和常闭式摩擦离合器同轴向连接而成,从动齿与常闭式摩擦离合器的外罩固定,常闭式摩擦离合器的外罩内腔固定有从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起摩擦作用的主动摩擦片固定在中心套上,中心套上有推动离合器进行的“离”或“合”的离合推动机构,中心套与变速器连接的主轴用花键连接。从动齿与发动机的主动齿结合传递扭矩,再由从动齿将扭矩传递给常闭式摩擦离合器,再由常闭式摩擦离合器把扭矩传递给与变速器连接的主轴或切断扭矩的传递,常闭式摩擦离合器在通常状况下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处于接合状态。当摩托车处于下坡加速滑行或均速行驶或需要滑行时,主轴转速大于或等于从动齿转速,这时不需要离合器输出扭矩,但离合器在常态下仍然有扭矩的继续输出,离合器对主轴造成了不必要的反拖,造成能量的浪费。当摩托车需要减速行驶时,通常用制动器来减速,也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摩托车在下坡加速滑行或均速行驶或需要滑行时,主轴转速大于或等于从动齿转速,不需要离合器输出扭矩时,离合器在常态下仍然有扭矩的继续输出,离合器对主轴造成了不必要的反拖,造成能量的浪费的不足;为了克服现有的摩托车需要减速行驶时,通常用制动器来减速,造成的能量浪费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该离合器不仅能在摩托车下坡加速滑行或均速行驶或需要滑行时实现超越滑行的目的,而且能在摩托车需要减速时可用离合器对主轴的反拖来减速,达到省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摩托车离合器的从动齿内增加了同轴内腔,腔内增加了超越离合器,从动齿构成了超越离合器的外环,超越离合器的星形内环与主轴用花键连接,与从动齿连接的摩擦离合器由常闭式摩擦离合器改为常开式摩擦离合器。在摩托车需要加速行驶时,当从动齿的转速大于主轴转速时,超越离合器就处于“合”的状态,离合器将扭矩传递给主轴;在摩托车下坡加速滑行或匀速行驶或需要滑行时,从动齿的转速小于或等于主轴转速时,超越离合器就处于“离”的状态,从而实现超越滑行;当摩托车需要减速时,操作摩托车的离合器手柄,推动常开式离合器的离合推动机构,离合器处于“合”的状态,这时转速慢的从动齿对转速快的主轴实施了反拖,达到减速的目的,也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达到省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摩托车下坡加速滑行或匀速行驶或需要滑行时实现自动超越滑行,当摩托车需要减速时可用离合器进行减速,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离合推动机构,2.从摩擦片,3.主摩擦片,4.中心套,5.外罩,6.从动齿,7.超越离合器,8.星形内环,9.主轴,10.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从动齿(1)与常开式摩擦离合器的外罩(5)固定,常开式摩擦离合器的外罩(5)内腔固定有从动摩擦片(2),与从动摩擦片(2)起摩擦作用的主动摩擦片(3)固定在中心套(4)上,中心套(4)上有推动离合器进行的“离”或“合”的离合推动机构(1),中心套(4)与变速器连接的主轴(9)用花键连接。在从动齿(6)内增加了同轴内腔(10),腔内增加了超越离合器(7),从动齿(6)构成了超越离合器的外环,超越离合器(7)的星形内环(8)与主轴(9)用花键连接。在摩托车需要加速行驶时,当从动齿(6)的转速大于主轴(9)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就自动处于“合”的状态,离合器将扭矩传递给主轴(9);在摩托车下坡加速滑行或匀速行驶或需要滑行时,从动齿(6)的转速小于或等于主轴(9)转速时,超越离合器(7)就自动处于“离”的状态,这时摩托车实现超越滑行;当摩托车需要减速时,操作摩托车的离合器手柄,离合推动机构(1)使主动摩擦片(3)与从动摩擦片(2)处于“合”的状态,这时转速慢的从动齿(6)对转速快的主轴(9)实施了反拖,实现减速,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达到省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具升降装置
- 下一篇:使用2D图像和深度数据的3D图像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