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搁脚踏板组合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4645.1 | 申请日: | 2007-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0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熊定强;朱海荣;李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板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摩托车前搁脚踏板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前搁脚踏板组合,如图3、图4所示前搁脚踏板组合,包括前搁脚踏板3和前搁脚踏板支架1,该支架1由一块竖板和一块横板组成,所述支架1竖板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2,并且开有两个车架连接孔1b,所述前搁脚踏板支架1横板与所述前搁脚踏板3延伸出的连接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这种结构的前搁脚踏板支架1与前搁脚踏板3之间采用的是螺栓连接,而前搁脚踏板支架1与车架之间也是直接通过螺栓连接的,它们相互之间都是采用的硬连接,在行驶过程中,车架的振动直接传给了前搁脚踏板3,从而导致驾驶员脚发麻,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提高驾驶舒适性的前搁脚踏板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搁脚踏板组合,包括前搁脚踏板和前搁脚踏板支架,该支架由一块竖板和一块横板组成,横板一端焊接在竖板的中部,所述支架竖板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并且开有两个车架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搁脚踏板通过定位销装在所述支架横板上,在前搁脚踏板与前搁脚踏板支架之间的定位销上套有平垫圈;所述两个车架连接孔内装有减震套。所述定位销穿过前搁脚踏板支架横板,伸入前搁脚踏板内,其外端头开通孔,穿有开口销加以固定,所述两个车架连接孔内还装有内衬管和外衬管,所述减震套套在内、外衬管之间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车架传来的振动先通过前搁脚踏板支架上的车架连接孔内的减震套减震,再传递给前搁脚踏板时通过连接块和前搁脚踏板之间套在定位销上的平垫圈再次减震。通过两次减震,使车架传过来的振动变得很小,驾驶的舒适性大大提高,同时提高各组件的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同时摩托车在行驶中又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机构中各组件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背景技术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前搁脚踏板组合,包括前搁脚踏板3和前搁脚踏板支架1,该支架1由一块竖板和一块横板组成,所述支架1竖板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2,并且开有两个车架连接孔1b,其关键在于:所述前搁脚踏板3通过定位销7装在所述支架1横板上,在前搁脚踏板3与前搁脚踏板支架1之间的定位销7上套有平垫圈8;所述两个车架连接孔1b内装有减震套6,所述定位销7穿过前搁脚踏板支架1横板,伸入前搁脚踏板3内,其外端头开通孔,穿有开口销加以固定。所述两个车架连接孔1b内还装有内衬管4和外衬管5,所述减震套6套在内、外衬管4、5之间。螺栓穿过车架连接孔1b内装的内衬管4将整个前搁脚踏板组合连接在车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介质调节阀
- 下一篇:人体穴位电阻值检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