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镜套管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463.2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1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宪池 |
地址: | 400038***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镜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胸腔镜套管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胸腔镜的镜体的截面均为圆形,引导胸腔镜进入胸膜腔的套管针也为与其相适应的圆形套管针。在进行手术时,胸腔镜需要通过患者的肋间隙进入胸腔,而肋间隙是患者的两根平行的肋骨之间形成的间隙,当患者的肋间隙缩小时,常常会影响套管针及胸腔镜的通过,导致术者不得不使用直径较小的套管针和胸腔镜。由于直径较小的胸腔镜上没有操作孔,因此在手术时,需要在患者胸壁上另外单独开孔来放置套管针引入活检钳等手术器械。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增加了胸壁开孔带来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的胸腔镜套管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胸腔镜套管针,包括套管、与该套管相匹配的针芯,所述套管和针芯的截面均为椭圆形。
进一步,还包括套管帽,套管帽的外径与所述套管的入口的内径相匹配,该套管帽上带有两个通孔,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套管的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套管帽上带有活动塞,该活动塞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径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胸腔镜套管针的套管扁平、呈椭圆形,保证了较大尺寸的胸腔镜套管针在肋间隙之间的通过性,减少在胸壁增加开孔给患者的带来的痛苦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腔镜套管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管帽盖在套管地入口处的示意图;
图3为套管帽的主视图;
图4为套管帽的左视图;
图5为套管帽的俯视图;
图6为套管帽的仰视图;
图7为针芯的主视图;
图8为针芯的左视图;
图9为针芯的俯视图;
图10为针芯的仰视图;
图11为套管的主视图;
图12为套管的左视图;
图13为套管的俯视图;
图14为套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4中,胸腔镜套管针包括套管1、针芯2和套管帽3,套管1和针芯2的截面均为椭圆形,套管1的内表面与针芯2的外表面相互匹配。套管1的入口4上配有活动的套管帽3,该套管帽3的上表面上带有两个通孔5(6),活动塞(图中未示出)与通孔5(6)相匹配。活动塞可以利用橡胶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
使用时,首先将针芯2从入口4套装入套管1内,将套管1和针芯2穿刺到胸膜腔后,将针芯2拔出,在入口4上盖上套管帽3,通过套管帽3上的其中一个通孔5引入圆形胸腔镜,另一通孔6用活动塞塞住,以保证胸膜腔的相对密闭性。在需要引入活检钳等器械进行操作时,则将活动塞打开,通过通孔6引入手术器械。若套管1上不盖套管帽3,则可使用截面为类椭圆形的带操作孔的胸腔镜。
本胸腔镜套管针的特点是:在同一个胸壁手术孔内,同时引入胸腔镜和其它手术器械,减少了在胸壁增加开孔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风险,同时,套管1的截面为椭圆形的设计,也保证了其在肋间隙之间的通过性,也为截面为类椭圆形的带操作孔的胸腔镜提供想适应的胸腔镜套管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