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2697.5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陈冬华;段刚;李新胜;陈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1 | 分类号: | A61M16/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向武桥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对麻醉气体或呼吸气体进行排污处理的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手术环境中,麻醉气体不断被麻醉设备排出到手术室中,由于手术室为密闭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空间的麻醉气体浓度将逐步升高。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将长期处于手术室环境进行工作,如果长期吸入麻醉气体,对身体有重大危害。因此,为达到手术室的良好治疗环境,需要采用麻醉气体排放系统(AGSS)进行排污处理。
在使用麻醉气体排放系统处理病人以及麻醉设备排放的综合性废气时,为保证病人正常呼出并同时确保不过量抽取病人所需的麻醉气体,通常需要在使用麻醉气体排放系统中集成正负压力保护系统。
主动麻醉气体排放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保证不引起病人端出现强负压的情况下由检测点检测内部压力,然后利用空气阀门进行正负压力保护,然后使用医院硬件终端设施(麻醉气体处理终端)将麻醉气体排放到指定的处理地点。
利用麻醉气体排放系统进行废气接收,实际上是将麻醉废气引导至麻醉气体排放系统的气容内,通过气容对麻醉废气进行缓冲,然后由麻醉气体排放系统(AGSS)的抽气出口将气容内的混合气体抽出,可由另外的处理系统将废气进行集中处理。为保证溢出不超过特定参数,必须考虑抽气流速大于废气抽气的速率,因此,同时要使压力补偿口进行压力补偿保护,导入空气以填补抽气后产生的真空体积。
目前主动式麻醉气体排放系统常见的处理方式分为封闭式气容以及开放式气容两种。其中,开放式气容存在接纳瞬间高流量废气排放时,无法对废气进行容纳缓冲以待真空系统进行抽取和收集,此时,存在瞬间高流量废气将直接进入手术室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同时,呼出废气如果带有少量水分,由于温度差可能造成水分凝结,开放式气容的AGSS系统将无法收集废液,该废液也将直接排放至手术室环境造成污染。然而,如果使用封闭式气容,由于进出气口均需要一定的通径以保证低气阻,同时要保证排气口和抽气口一定距离以确保废气排放口的低真空度,因此,接口的排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带封闭式气容的AGSS系统体积偏大。使用封闭式气容还容易造成气容内高真空度导致病人气体产生抽吸作用的负压。部分麻醉气体排放系统为解决该问题引入了正、负压卸压阀控制补偿,导致这样的系统价格昂贵,维修不便,同时补偿不及时。
综上所述,现有主动麻醉气体排放系统存在的缺陷是:部分设备采用开放式气容装置,不利于隔离污染源;部分设备使用电磁阀门控制补偿量,设备复杂,价格昂贵,拆卸以及维护不便;多数气体补偿口设计为平面布孔设计,不利于防止意外堵塞导致高真空或正压形成;而且,现有气容式麻醉气体排放系统的体积普遍偏大,由于手术室内仪器设备非常繁多,非常不利于手术室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的废气排放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废气排放装置,包括罐体、进气管和抽气管,该罐体具有废气进口和轴向空腔,该进气管和抽气管均设于该空腔中,该进气管具有轴向进气腔,该进气腔与废气进口连通,该抽气管具有轴向贯穿的抽气腔,该抽气腔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该进气腔和抽气腔均与该空腔连通,该罐体还具有封闭该空腔底部开口的底壁,该进气管设于该抽气管的抽气腔内。
所述的进气管的末端设有径向贯穿的废气分散口,该抽气腔的进气口为喇叭形。
所述的抽气腔的出气口为环形。
所述的罐体上还固定有孔板,该孔板盖住抽气管的出气口。
所述的罐体上还固定有流量指示器及透明的观察筒,观察筒罩住该流量指示器、孔板及抽气管的出气口,观察筒具有与抽气管的出气口相通的抽气接口。
所述的进气管的末端与罐体底壁的距离小于抽气管的末端与罐体底壁的距离。
所述的罐体具有径向贯穿的压力补偿口,该压力补偿口直接与罐体的空腔连通。
所述的罐体具有圆柱面,压力补偿口设于该圆柱面并呈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26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恒速运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振镜阵列的激光在线高速刻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