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机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电话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1660.0 | 申请日: | 2007-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梓梁 |
| 主分类号: | H04M1/23 | 分类号: | H04M1/23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3521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机 按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机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电话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话机的按键盘常为单个按键组成,按键穿过面板上设有的按键孔与内部的电路板导通。面板的按键孔与按键之间具有间隙,灰尘易沉积在按键孔与按键之间的间隙处,不易清洁且防水也不好。此外,在电话机的按键盘上设单个按键,使得面板不能做到很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话机按键,其使得电话机表面易于清洁,且可防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话机按键,其设在一触摸板上,所述触摸板设在一PC板上;所述PC板上设有可导通电话机内部电路的触点;所述电话机内设有触点,所述触点在按键推动下与PC板上的触点接触;其中,所述按键无缝隙地设置在触摸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电话机按键与触摸板之间没有间隙,不会沉积灰尘,易于清洁,且可防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话机,其表面易于清洁,且可防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话机,包括一触摸板、一PC板及按键,所述触摸板设在PC板上;所述PC板上设有可导通电话机内部电路的触点,所述电话机内设有触点,所述触点在按键推动下与PC板上的触点接触;其中,所述按键无缝隙地设置在触摸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电话机中的按键与触摸板之间没有间隙,不会沉积灰尘,易于清洁,且可防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触摸板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PC板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话机按键的一较佳实施例,按键1设在电话机的触摸板2上,所述触摸板2贴设在一PC板3上。所述按键1为多个,于PC板3上设有多个触点30,按键1的位置与触点30的位置相对,按压按键1,使其与触点30接触,可导通电话机内部的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多个按键1中有拔号功能的数字键及具接听电话功能的键及其他功能的键。
所述触摸板2的外表面20供手指触摸按键1,内表面22与PC板3接触。所述按键1与触摸板2连成一体,二者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按键1为通过热处理方式将触摸板2的内表面22向外凹陷而成,按键1突出于触摸板2的外表面20。所述按键1在外表面20上的突起面为类球形,在内表面22上的凹入面220上设有导电性能好的银触点24。所述银触点24可与PC板3上的触点30相接触,以导通电话机内部电路。按键1直接设在触摸板2上,使得触摸板2可做到很薄,从而使得电话机本身也很薄。
拔号时,手指头按压按键1,其上的突起面向PC板3的方向移动,使得银触点24与PC板3上的触点30接触,导通后,手指头松开按键1,因突起面为类球形,具有回弹的功能,突起面回复,银触点24与触点30分开。
上述实施例电话机按键直接在触摸板2上冲出按键1,触摸板2按键10之间没有间隙,不会沉积灰尘,易于清洁,且可防水,而且能使触摸板2做到很薄。
本实用新型电话机按键与触摸板2也可不用一体成型制成,只需将按键1无缝隙地设置在触摸板2上,所述银触点24对应设在触摸板2上与按键1位置相对应处,其在按键1推压下与PC板3上的触点30接触导通电话机内部的电路。按键1直接设在触摸板2上,从而使得电话机本身很薄。
本实用新型应用上述按键的电话机,包括触摸板2、PC板3及按键1,所述按键1无间隙的设在触摸板2上。通过按压按键1,可使触摸板2上的银触点24与PC板3上的触点30接触,导通电话机内部的电路,可进行拔号或接听电话等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梓梁,未经林梓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