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拉手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0698.6 | 申请日: | 200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拉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辅助结构,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具拉手辅助结构。
技术背景
模具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不断加大,范围广泛,注塑品越来越多。注塑机开模的后期是塑件脱模过程,通常是塑件滞留在动模侧,通过脱模机构的顶出动作,将塑件从主型芯上脱出,然后工人用手将塑件取出。由于注塑机和模具表面往往带有油污,容易打滑,而塑料件与型芯之间又存在粘附力,因此容易造成取件困难,尤其是对于较大型的注塑件,工人在取出塑件时,往往是一只手取件,另一只手扶在模具上,有时甚至是工人干脆走进动模和定模之间的空隙取件,模具的高温度以及机器的合模开模动作,极有可能给工人带来危险,容易造成工伤事故,而且也影响了注塑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模取件时方便工人取件的带有拉手的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有拉手的模具,包括模具和拉手,模具外侧的中偏上部设有拉手。
所述拉手设在注塑件所在模一侧。
所述拉手可为表面固定式,也可为内嵌式。
所述拉手可以是独立的成件,也可以是组合件。
本实用新型从注塑较大型的塑胶件的角度出发考虑,从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模具大小如何,不论塑胶件滞留在动模或定模,只要不利于工人脱模取样,容易造成工人重心不稳的,都可以考虑采用本技术方案,其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塑件脱模效率,以及体现了人性化设计趋势,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人取件时由于重心不稳所带来的危险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拉手的手柄局部视图;
图4A-图4D为本实用新型拉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选用表面固定式的组合拉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是模具动模、定模分开时的单侧透视图,图中展示了单侧模具动模1、拉手2及注塑件3的大体位置。当动、定模分开时,注塑件3通常留在动模1一侧或定模4一侧,拉手2则安装于模具外侧,由于要与人的高度及位置相适应,其高度一般位于模具外侧的中偏上部,从而便于取件。
图3A和图3B中,为拉手结构的进一步具体说明。图3A所示,拉手2具体由手柄21、两支架211、212构成,其安装的结构及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这里举一例,支架211及212呈长方体,在其上各有两个通孔22,模具外侧打有四个螺纹孔,其孔位与支架上的孔位相对应,上下两组孔的间隔大致相当于手柄21的长度,先将一个支架211至于模具外一组空位,对孔整齐后用两个螺钉将其固定连接在模具上,图3B所示,支架内侧靠中心有凹槽位23,其截面形状与手柄21截面相同,一般以无明显尖角为好,如圆形或经打磨边角的矩形,待将一个支架安装好之后,将手柄21一端装入支架的凹槽内,竖立放置,另用一个支架的凹槽对应手柄的另一端套入,即可夹持住手柄,然后将其通孔与模具外侧孔对应,并用螺钉进行固定,整体这样就安装完成了。
如图4A-图4D所示,拉手2的支架与手柄的形状及安装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样式。图4A中,手柄位于支架外侧而非图3所示的内侧,其需要在每个支架上多打一个螺纹孔,手柄上打相对应的通孔,后用螺钉将手柄固定于支架外侧。图4B中,手柄呈“C”形,固定方式也可与4A类似,这样,手柄与模具外侧壁之间就有更大的间距,更适合手握住。图4C中,手柄做成弧形,其它位置基本相同。图4D中,手柄成链条状,也即可以左右小范围内摆动,对于不同人来开模的话,取件时,手臂伸展以及个人姿势的差异在所难免,这种手柄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刚好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个需求。
对于拉手为内嵌式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陈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实施事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该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情况下作出的种种变化和修饰皆在本实用新型覆盖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楼宇智能控制系统的总线电缆
- 下一篇:一种电控燃气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