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生物净化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697.1 | 申请日: | 200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贞;王淑梅;曹向东;徐红军;金文标;王进;王琳;王丽;刘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贞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张明院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生物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水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污染水体的将水生植物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水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水资源的缺乏越来越严重,中国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已经严重制约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随着整体环境的恶化导致河流或湖泊、水库等水源受污染严重,经济和高效地就地净化被污染的水体,改善其水质和生态环境,以及恢复或提高其水资源的使用价值,是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护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通常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浮床就地净化受污染水体,但现有水生植物净化浮床是竹筏式水生植物净化床,其结构简陋,不牢固,容易被大风浪破坏,而且仅限于其水生植物根系进行净化,难以高效地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水生植物净化浮床其净化率低和易损坏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结构牢固可靠的复合生物净化浮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复合生物净化浮床,包括上层可悬浮于水体表层的立体框架,设于该立体框架上层的水生植物,设于该立体框架下层的生物膜载体填料。
其中,所述立体框架包括由玻璃钢空心管材构成设有至少一个空格单元的上层框架,设于该上层框架下并与其连接的由塑料管构成的下层框架,上层框架外围设有加固件,玻璃钢空心管材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
所述生物膜载体填料为由合成纤维织物做成的辫帘式软性填料,辫帘式软性填料固定在下层框架中。
所述辫帘式软性填料为多排平行设置,每排辫帘式软性填料的布设间距在0.2~1m间,每排辫帘式软性填料中的辫带布设间距在3~10cm间。
所述上层框架的单元空格内设有蜂窝状填料,水生植物个体插种于所述蜂窝状填料的蜂窝中。
所述水生植物可为芦苇、蒲草、美人蕉、水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立体框架配有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以内灌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玻璃钢空心管材构成的上层框架作为浮体,同时配合下层框架组成立体框架,上层框架外围采取加固措施,能抵抗大风浪的冲击而不会被损坏,使整个立体框架具有牢固的结构,而现有竹制的立体框架在长时间浸泡、曝晒后易开裂、变形难以顶抗大风浪的冲击。
同时本实用新型要比现有的水生植物净化浮床具有更高的除污染净化效能。辫帘式软性填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其表面上能附着生长大量生物膜,他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能高效地去除河水或湖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如有机物(COD、BOD5)、氮、磷等。水生植物根系作为生物膜的活载体,在其表面上也能附着生长生物膜,它能将河水或湖水中的污染物降解成无机产物,如CO2、NH4-N、NO2-、NO3-、Po43-等,它们又作为营养物被植物根系吸收而参与其新细胞的合成和新机体的增长,由此促进水生植物的新陈代谢。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净化与填料上生物膜两者的共同作用,能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时也改善了被处理河流或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例如促进了鱼类和水鸟类的生长和繁殖,构成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沿图2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沿图2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一种复合生物净化浮床,包括上层可悬浮于水体表层的立体框架,设于立体框架上层的水生植物1,设于立体框架下层的生物膜载体填料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贞,未经王宝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托盘搬运车货叉升降机构
- 下一篇:鸡蛋烤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