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456.7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7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林韩光;朱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3/18 | 分类号: | H04N3/18;H04N3/23;H04N5/5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视机 高压 补偿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与等离子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CRT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淀了比较成熟稳定的显示技术,大屏幕CRT电视的图像失真现象已通过使用各种校正电路得到了改善,但是因图像亮度变化而引起的行幅变化,一直难以解决。
如图1所示,现有的CRT电视机的高压补偿电路中自动亮度控制(AutoBrightness Limiter,ABL)电路及枕校(EW)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连接。其中,ABL电路经过电阻R3、二极管D1及电阻R5传输到高压包输入端FLY,其中电阻R5与二极管D1之间连接有电容C1,检测二极管D1正极的电压,控制自动亮度的输出。但自动亮度控制电路与EW电路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图像亮度变化不能引起EW参数的变化。在此电路中存在图像由亮变暗或由暗变亮时引起的行幅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电路中图像由亮变暗或由暗变亮存在行幅变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包括自动亮度控制电路及枕校电路,所述自动亮度控制电路包括与MCU检测接入点连接的输入端及与高压包输入端连接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并联连接有电容,进行电压检测及自动亮度控制,所述枕校电路输入端与自动亮度控制电路的电容的正极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视机,包括高压补偿电路,所述高压补偿电路包括自动亮度控制电路及枕校电路,所述自动亮度控制电路包括与MCU检测接入点连接的输入端及与高压包输入端连接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并联连接有电容,进行电压检测及自动亮度控制,所述枕校电路输入端与自动亮度控制电路的电容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补偿电路通过改变自动亮度控制电路与枕校电路的连接关系,将经过自动亮度控制电路的束流传输到枕校电路,通过枕校电路实时自动补偿图像由亮变暗或由暗变亮时引起的行幅变化,使得图像显示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改变了自动亮度控制电路及枕校电路的连接关系,将枕校电路输入端连接于自动亮度控制电路的电容的正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机高压补偿电路包括ABL电路及EW电路。
ABL电路中并联连接的电阻R1、R2、R3的连接点与MCU检测接入点连接的输入端连接,输入MCU输出的束流电流I。输入的束流电流I经过电阻R3,传输到二极管D1处,经过二极管D1的电流经过可变电阻R6传输到EW电路的输入端;另一路经过电容C1及电阻R5传输到输出端,输入到高压包输入端FLY。
当电视机图像画面突然由暗变亮时,CRT显像管的束流I由小变大,CRT显像管的阳极电压由高变低。因此,CRT显像管的ABL电路中的可变电阻R6与二极管D1连接点A点的电压随着束流I的变大而减小,A点电压补偿EW电路中的直流电压。当A点电压减小时,通过电阻R6与A点相接的EW电路的直流电压也减小,EW电路的直流电压也影响着行幅的变化,此时EW电路中的直流电压的降低使得图像的行幅减小,抵消了因高压降低引起的行幅变大。
当电视机图像画面突然由亮变暗时,束流I由大变小,阳极电压由低变高,A点电压升高,A点电压补充着EW枕校电路中的直流电压。因此,当A点电压升高时,通过R6与A点相接的EW电路的直流电压也升高,EW电路中的直流电压的升高使图像行幅变大抵消了阳极电压变高引起的行幅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