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音频混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449.7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8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龙彦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尔马克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S7/00 | 分类号: | H04S7/00;H04S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音频 混响 | ||
1.一种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输入音频信号的音频输入单元;
至少一个混响音频处理单元,其输入接音频输入单元的输出,对音频输入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混响处理;
至少一个音效控制单元,它与混响音频处理单元连接,对其混响效果进行控制;以及
音频处理单元,其输入接混响音频处理单元的输出,对经混响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入单元进一步包括麦克风输入单元和乐声输入单元,所述麦克风输入单元包括麦克风插座(J1),电容(C1)、(C2),电阻(R1)、(R2),其中电容(C1)与电阻(R1)串联,电容(C2)与电阻(R2)串联;所述乐声输入单元包括6.35mm耳机插座(J4),电容(C22)、(C23),电阻(R24)、(R26),其中电容(C22)与电阻(R26)串联,电容(C23)与电阻(R24)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响音频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混响音频处理单元和第二混响音频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混响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麦克风输入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混响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乐声输入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第二混响音频处理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效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音效控制单元和第二音效控制单元,所述第一音效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5)、(R6)、(R15)、(R16)、(R17)、(R19)、(R20、(R21)、(R22)、(R54),电容(C16)、(C18)、(C19)、(C48);所述第二音效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5)、(R29)、(R32)、(R33)、(R36)、(R64)、(R65)、(R66)、(R75)、(R76)、(R77)、(R78),电容(C65)、(C66)、(C17)、(C26)、(C29)、(C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麦克风输入单元与第一混响音频处理单元之间还设有用于放大麦克风输入的信号的第一音频运算放大器,其包括运算放大芯片(U2-A)、(U2-B),电容(C3)、(C4)、(C20)、(C21),电阻(R3)、(R4)、(R18)、(R23);在所述乐声输入单元与第二混响音频效处理单元之间还设有用于放大乐器输入的信号的第二音频运算放大器,其包括运算放大芯片(U2-A)、(U2-B),电容(C3)、(C4)、(C20)、(C21),电阻(R3)、(R4)、(R18)、(R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包括芯片(U4-A)、(U4-B),电容(C32)、(C34)、(C35)、(C36)、(C39),电阻(R37)、(R38)、(R39)、(R41)、(R42)、(R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经混响处理后的信号并输出的左右声道输出单元,其包括电容(C37)、(C38),电阻(R44)、(R45)、(R46)、(R47),其中电容(C37)与电阻(R45)相串联,电容(C38)与电阻(R44)相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频混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经混响处理后的信号以立体声输出的立体声功放单元和立体声输出单元,所述立体声功放单元包括芯片(U5),电容(C40)、(C41)、(C42)、(C43)、(C44)、(C45),电阻(R40)、(R52)、(R53)、(R55)、(R56)、(R59),二极管(D3)、(D4)、(D5),其中电容(C40)与电阻(R52)相串联,电容(C44)与电阻(R53)相串联,电容(C43)与电阻(R56)相串联,二极管(D3)、(D4)、(D5)依次串联;所述立体声输出单元包括3.5mm耳机插座(J8),电容(C46)、(C47),电阻(R57)、(R58),其中电容(C46)与电阻(R58)相串联,电容(C47)与电阻(R57)相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尔马克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麦尔马克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4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容量真空负荷开关
- 下一篇:便携式纱线质量在线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