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电镀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238.3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玺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玺钧 |
主分类号: | C25D3/00 | 分类号: | C25D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电镀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利用植物性有机生物液,达到环保、无毒、无污染目标的电镀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环境、空气及水源造成污染的方式,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尤其是我国进入工业时代时,工业上的严重污染,颇令环保人员伤透脑筋,原因在于过度强制要求,可能降低影响经济发展,而不强制要求却衍生今日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现象(此即是电镀废水的污染问题),以致所生产的稻米根本不能食用,必须面临废耕的窘境,且污染农田是否能改善土质后复耕,亦是一项人力、花费不少的可观支出;一般而言,电镀时会产生大量的清洗废水,其水质系含酸性、碱性或含重金属废水,是造成水源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因而严重影响湖泊及海洋、河川的自然物链生态,及栽植农作物的土壤食物链,可见得电镀废水污染对水与土壤的危害相当深远。习用一般装饰电镀的典型制程,大致是在镀件进行脱脂、水洗、电解脱脂、水洗、酸洗、水洗、镀铜、水洗、镀镍、水洗、预镀银或金、水洗、镀银或金、水洗及干燥过程后,成为所需的电镀成品,其会在脱脂、电解脱脂与酸洗制程区位产生废液(即有毒性化学液体),及每一道水洗制程则形成废水(为含有重金属的污染水),因此,大量产生的废液及废水势必成为污染性危害,更是现阶段废水环保处理不易的一大困扰,又加上废水处理用药剂相当昂贵,以致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所以,常见废水、废液的违规排放、对河川造成严重污染的现象;而且,清洗废水是电镀过程中,由一个程序到另一个程序之前将附在被镀物表面的化学物质清洗干净,以免妨害下一个处理步骤而产生的废水,虽然清洗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不及废液,但因排放水量大时必会因废水中富含重金属脏物,而造成废物、液累积的污染性,故解决上述问题实是刻不容缓。
固然较早期电镀手段能降低电镀废水污染功效;但现有电镀设备仍以重铬酸钾或其它含有重金属及毒物含量的化学物品作为抗氧化的原料,而重铬酸钾已为现今世界先进大国限用的重金属污染的化学药品,其电镀抗氧化背后所需承担的代价,包括排放的高污染金属问题以及汞污泥重金属污染两大环保技术课题,另外,电镀原料采用重铬酸钾,基本电镀物而言存在易氧化以及稳定性不足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电镀设备,能够大量减少清洗用水,而且实现排放的废水无有害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电镀设备,在一药液槽之后设有至少二个水洗槽区位,并在第二道水洗槽起之间隔墙的上缘分设溢水槽,各溢水槽并采由低而高布列,令水洗槽内清洗水量满涨时可往前一溢水槽溢流再利用,另,电镀设备预设处增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抗氧化作用植物性着色槽,槽内则装有植物性天然有机生物液体。
上述的植物性天然有机生物液体乃取用食盐、花蕊石、酸杨桃、乌梅、海金砂、明矾、海藻植物性材料的粉末,予以混合水而拌匀形成。
上述的食盐15g、花蕊石15g、酸杨桃1000g、乌梅3g、海金砂3g、明矾5g、海藻7g、水20公升。
上述的每一区位中最后一道水洗槽设有至少一淋水装置。
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镀设备大幅降低洗清水用量外,还透过取代重铬酸钾槽的具抗氧化作用植物性着色槽,利用槽内采天然植物制成的有机生物液体为电镀着色材料,以延伸被电镀物抗氧性的褪色时间拉长,以及电镀排放的废水无有害毒物功效者。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电镀设备局部外观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电镀设备局部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电镀设备的简单示意图。
图号说明:
S-----电镀组件 2-----物料架
3A----第一道水洗槽 3B----第二道水洗槽
3C----第三道水洗槽 4-----间隔墙
41、42-溢水槽 W-----清洗水
5-----抽水管 6-----过滤装置
7-----供水管 8-----排水管
9-----自动淋水装置 11----回收贮水槽
12----蒸汽锅炉 13----烟囱
14----处理槽 15----入水管
16----收槽 17----冷却管
18----纯水贮槽 19----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玺钧,未经王玺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装药品防震包装盒
- 下一篇:纸张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