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0032.0 | 申请日: | 2007-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1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贞;王琳;曹向东;李高奇;王进;王黛;王丽;王淑梅;何胜兵;刘硕;丁永伟;王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贞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10;C02F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张明院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有机废水),以及严重污染的河水、湖水或水库水的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受污染的饮用水源水的预净化、以及污染水体的就地净化和生态修复与改善、可尽量减少污泥的产量和排放量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有机废水)、严重污染的河水、湖水或水库水的处理中,所采用的常规生物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如,现在国内外最通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各种改进工艺与系统。它们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需要从处理系统中排出,其剩余污泥产率为:0.7-0.8kg干污泥/kgΔBOD5,亦即每去除1kgBOD5就会产生0.7-0.8kg干污泥。日处理污水量1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每日排出的污泥量约为:(0.15×100,000)×0.7=14,000kg干污泥[按进水BOD5浓度160mg/L,出水BOD5浓度10mg/L和污泥产率Y=0.7kg干污泥/kgΔBOD5计算],或者350m3浓缩污泥(含水率96%),或70m3(吨)脱水污泥/日(含水率80%)。如果污水处理厂对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处理并将脱水污泥外运至填埋场,则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建和运行费约占该污水处理厂基建费和运行费的20-30%。如果继续进行烘干和焚烧处理和最后处置,则基建费和运行费将占该污水处理厂基建费和运行费的40-50%。亦即,先进和完善的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建设投资及其运行费用,与各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和运行费大致相同。
大量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厂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许多城市已无足够的地方来接受和处置脱水污泥;污泥焚烧处置,则基建费和运行费用昂贵,而且还会产生恶臭和二恶英、呋喃等致癌气体,影响环境卫生,有碍居民健康;一些城市由于污泥处置无出路造成随处偷排,导致环境二次污染。因此,研发和应用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是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根本解决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尽量减少污泥的产量和排放量的污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导通连接的污水预处理设施、淹没生物膜曝气池和放养滤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后沉池。
其中,所述污水预处理设施可以是由依次导通连接的粗格栅、细格栅和曝气沉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后沉池通过一污泥回流系统与淹没生物膜曝气池的污水进水端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系统包括:与所述后沉池底部连通的污泥井、设于污泥井中的潜水污泥泵、使该潜水污泥泵与淹没生物膜曝气池的污水进水端连通的水带气式水力射流器。
较优的实施例,所述的水带气式水力射流器还连接一臭氧发生器,所述水带气式水力射流器与淹没生物膜曝气池的污水进水端之间设有一混合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还可以在后沉池后连通一养鱼净化塘。
本实用新型的淹没生物膜曝气池设有固定式生物膜载体填料,该淹没生物膜曝气池底部的局部区域设有潜水搅拌器、水力推流器和间歇曝气组。
所述的间歇曝气组可以是由各曝气组相隔一定间距布设而成的空间间歇曝气系统,两相邻曝气组的间距为曝气器组自身宽度的5~10倍。
所述的间歇曝气组也可以是由各曝气组全面布设,而通过控制曝气间隔时间构成的时间间歇曝气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曝气器组布设间距应适当缩小,即两个相邻曝气器组的间距取2-3个曝气器组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难题,使得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比常规污水处理厂更加简易、经济和可靠。其具体优点如下:
1、省去了或者大幅度缩小了污泥处理设备,如污泥浓缩、脱水、干燥和焚烧等设备及相应建筑物和附属设施;
2、省去了或者大幅度缩小了污泥处置设施,如污泥填埋场、污泥堆肥场、污泥焚烧或热解转化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贞,未经王宝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播种机组合圆盘覆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拉丝机防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