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917.7 | 申请日: | 200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0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汪鲁建;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14 | 分类号: | H01M6/14;H01M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池,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一般在电池极芯正负极端面设置集流器组件,负极集流器再与壳体底部焊接在一起作为电池负极,正极集流器通过一个极耳与正极端子焊接在一起作为电池正极。集流器主要起集流作用,能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放电一致性及电池组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池包括极芯1、壳体2、负极集流器3、非水电解质5、盖帽6,其中极芯1包括正、负极片及隔膜组成。该电池利用集流器的集流作用,可以降低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放电一致性及电池组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但是,该电池具有如下缺点:首先,负极集流器与电池壳体之间存有接触电阻,增加了单体电池的内阻,影响了电池放电性能;其次,当负极集流器与电池壳体连接不稳定时,会导致单体电池内阻偏大,集流器虽然可以集流,但由于集流器上的电流不能稳定流向作为单体电池负极输出端的电池壳体,整个单体电池的内阻及放电一致性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电池组放电不稳定,甚至不放电,由此可见,此类结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有一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池大电流放电不稳定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集流性能的二次电池集流壳体及大电流放电性能稳定的二次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极芯,非水电解液,盖帽和壳体,所述极芯和非水电解液容纳于壳体内部,壳体由盖帽及密封圈封闭,所述壳体底部内腔设有凸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壳体底部的凸肋可以为“∧”形、“n”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凸肋的个数为3条以上; 凸肋高度为0.3-1nm,宽度为0.5-2mm。其中“∧”凸肋尖角角度为30-60度;底部的凸肋放射状分布,进一步的,凸肋呈中心对称等角放射状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形状为圆柱形或者为方形。圆柱形壳体凸肋长度小于等于壳体半径;方形壳体凸肋长度小于等于壳体厚度,并且方形壳体凸肋等距离平行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通过在电池壳体底部设有集流凸肋,有效地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一致性及电池组大电流放电性能;同时简化了电池装配工艺,降低了电池成本;通过增加凸肋提高了电池底部抗压强度,保证了电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剖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壳体底部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剖示图。
(1.极芯,2.壳体,3.负极集流器,4.凸肋,5.非水电解液,6.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极芯1,非水电解液5,盖帽6和壳体2,所述极芯1和非水电解5液容纳于壳体2内部,壳体2由盖帽6封闭,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凹向壳体2内的凸肋4,其壳体2本身的集流功能取代了负极集流器3。
凸肋5可以为“∧”形、“n”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凸肋5设置在壳体2底部内腔,凸肋5向壳体2内凸起,其数目为3条以上,装配时壳体2的凸肋5与电池负极极芯端面通过焊接方式熔接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集流效果,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一致性及电池组大电流放电性能;其次,壳体2本身具有集流功能,从而省略了负极集流器3,简化了电池装配工艺,降低了电池成本;凸肋5高度为0.3-1mm,宽度为0.5-2mm,“∧”形尖角角度为30-60度,凸肋5呈中心对称等角放射状分布,“∧”形集流凸肋5提高了电池底部抗压强度,有效解决了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内部压力过大而造成电池底部凸起问题。
壳体2形状为圆柱形或者方形。圆柱形壳体2凸肋5长度小于等于壳体2半径;具体可以根据电池的集流要求设置凸肋5的条数、长度及分布情况;方形壳体2凸肋5长度小于等于壳体2厚度,在电池壳体2底部呈等距离平行排布,具体按负极片展开后集流点等距设计。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的具体实施过程:
1、首先制作底部带有凸肋的电池壳体;
2、将(卷绕后的)电池极芯装入壳体内,采用焊接方式将极芯负极端面与壳体内腔底部的凸肋熔接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干通信机用的比特-符号信号处理方法
- 下一篇:散叶密集式烤房烘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