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672.8 | 申请日: | 2007-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0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信;顾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614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连接器 改良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将数个导电端子与后塞预塑成型为一组合模块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音频插座在视听音响产品中已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两系统间语音信号的传输。
习知的耳机插座主要由绝缘本体,数支导电端子和遮蔽壳体组成,绝缘本体设有具中空圆柱孔的主体部分,该中空圆柱孔即为供音频插头插入的插接孔,数个导电端子具相当弹性的接触部分则分别凸入该接孔内以与音频插头低接导通,且这些导电端子各具有插脚穿透绝缘本体的底部,以插入电路板上相对应设置的插槽进行固定,除这些导电端子外,一般均设有专用于接地的端子,以达消除静电电荷及电磁干扰的功效,在组装的时候先将导电端子一支支装入绝缘本体的槽道内,最后再套入遮蔽壳体,因端子仅靠绝缘本体的槽道支撑,在插头的插拔过程中容易因受力导致端子变形,为改良此现象,现有技术就在绝缘本体的后端装上后塞,以增加端子的稳固,避免端子变形的现象的发生,但因导电端子是一支支个别装入绝缘本体内,故而在制程中需要较多的作业工序,增加人工与时间,且也会使生产效率缓慢,导致产量少,同时在组装的过程中,端子的定位尺寸不易控制,必须再以一道工序作检验与校正。
因此,针对上述的耳机插座所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良设计,以提供一种制程简便,且端子具有良好的稳固效果之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其是将数支导电端子与后塞以预塑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式的模块,再整个模块套入绝缘本体内,此结构设计不会使端子因插头长期插拔而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数支导电端子与后塞以预塑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式的模块,在制程上更加稳定,可减少组装工序,节约了人力成本,并能提高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系由一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后塞组合件、下盖及遮蔽壳体组成,该绝缘本体为四面封闭式的壳体,前端为凸伸的圆柱状插入部,供音频插头插入的插接孔,该插接孔贯穿该绝缘本体内部至绝缘本体的后端面;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延伸形成一盖板,该盖板的中间形成一缺部,此缺部可与后塞上表面的凸块相配合;在绝缘本体底部设有若干突出的柱脚,该等柱脚是与下盖的中空柱配合,使绝缘本体与下盖结合;后端面形成一凹入的开放部,在绝缘本体的后壁面则设有供端子插设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与第三插槽,以供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插设。
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依序排列,该等导电端子与后塞以预塑成型的方式结合成一模块件,该等导电端子的插接脚从后塞的底部穿出,其中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一绝缘凸块;后塞在第三导电端子的旁侧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绝缘本体的插接孔位在同一中心轴在线,以供插头插入,并藉此穿孔抵住插头加以固定,在后塞的上表面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可与绝缘本体盖板的缺部相对应扣合,使后塞与绝缘本体可以准确的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开放部内;在后塞的下表面上同样的也设有一个凸块,此一凸块则是与下盖上的凹部相对应扣合;当该后塞与绝缘本体套合时,将绝缘本体后端面完全密封,阻止了导电端子与遮蔽壳体发生接触的可能性。
下盖上设有一与后塞上的凸块相对应的凹部,其下端面设有内部中空的凹柱,当下盖与绝缘本体组合时,绝缘本体的柱脚套入到下盖上的凹柱内,凹部随之与后塞上的凸块相吻合,如此设计,避免了后塞组合件沿着绝缘本体前后偏移的不良现象。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模块的设计简化了端子的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因导电端子与后塞组合在一起后导电端子不会因插拔而变形,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后塞组合件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绝缘本体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实施示意图;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风雨伞
- 下一篇:脱粒机夹持装置双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