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监测预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117.5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1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贤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深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监测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是现代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发达国家车辆早已成为家庭的主要设施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车辆已开始逐步进入家庭。随着车辆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数量的逐步增多,高速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使车辆的行驶速度也相应提高,所以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因车胎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轮胎气压问题引起的。随着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超载现象日益严重,使公路、桥梁、其他设施严重破坏及人员伤亡,使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这些交通事故大多数都是由于车辆轮胎的超压、欠压、温度过高以及车辆的载重量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确保车辆的的最佳驾驶状态及车辆行驶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立法,要在近年内强制实施交通车辆的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监控车胎压力,确保行车安全。
目前,轮胎监测预警系统普遍采用对车辆的轮胎的温度/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用无线发射器将监测信息传递给预警装置进行数据显示或报警。在外界强干扰的情况下,或是应用在车身较长的情况下,轮胎监测装置的无线电发射距离和发射效率会下降,可能会使车辆的轮胎监测装置不能把新的数据即时传送给主机,从而使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无线电发射距离较短的问题,同时集成度更高,密封性好,安装拆卸更方便,且成本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轮胎监测预警系统,包括轮胎监测装置以及与所述轮胎监测装置无线通讯的预警装置,所述轮胎监测装置装设于轮胎的气嘴,由轮胎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气嘴无线传送。所述轮胎监测装置通过一气嘴连接组件安装于轮胎气嘴。所述轮胎监测装置包括温度/压力传感器、微控制器、电源和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中,温度/压力传感器、电源和发射器分别连接于微控制器,用于对车辆的轮胎的温度/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发送到预警装置。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集成于一PCB板。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装设于一传感装置内,其包括一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把车辆的轮胎气嘴当无线电天线发射轮胎监测的数据,增加了轮胎监测装置的发射距离和预警装置的接收距离,使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地得到了保障。同时整个系统的集成度更高,成本降低,安装拆卸更方便,通用性高。并且传感器采用密封结构,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中轮胎监测装置安装于轮胎外部气嘴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中轮胎监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轮胎监测装置的防盗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车辆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轮胎的轮胎监测装置100,以及与所述轮胎监测装置100无线通讯的预警装置200。所述轮胎监测装置100安装于轮胎外部的气嘴300,用于对车辆的轮胎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所述预警装置200用来接收所述轮胎监测装置100发送的信号,显示车辆的各个轮胎的气压和温度的确切数值,通过将监测的数值送到LCD显示屏上提供给驾驶员判断轮胎的状态,并能在紧急状况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其中轮胎监测装置100和预警装置200之间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递。
请继续参阅图2,轮胎监测装置100包括上盖110,电池120,PCB板130,传感装置140以及防盗头150。所述传感装置140包括组装成一体的传感器上盖142,传感器144,密封圈146及传感器下盖148。由所述上盖110及所述传感器下盖148组装成轮胎监测装置100的壳体。所述传感器下盖148内壁下部具有与气嘴300的螺纹相适配的金属的螺纹结构,可螺紧在气嘴300上,用作轮胎监测装置100与气嘴300连接的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贤,未经郑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