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装震击解卡打捞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17212.3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7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兰中孝;王秀臣;艾教银;陈翔动;王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07 | 分类号: | E21B31/107;E21B1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6351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装 震击解卡 打捞 工艺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打捞管柱。
背景技术
由于水平井的特殊性,常规直井的解卡打捞装置(如活动管柱、井口震击、普通钻磨铣套等)已不适用,主要表现在这些技术中的工艺管柱在结构上下部使用加重钻杆或钻铤,在水平井的弯曲段和水平段重力全部作用在套管壁上,不但起不到加压的作用,而且反倒增大管柱的磨阻力,震击力传递效果差,甚至根本无法传递到井底而实施对落物的震击解卡,造成常规直井的震击解卡打捞工艺管柱在水平井上的不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直井震击解卡打捞工艺管柱在水平井上震击力传递效果差,无法传递到井底的问题,提供一种倒装震击解卡打捞工艺管柱。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打捞工具1、安全接头2、斜坡钻杆3、加重钻杆4和钻杆5,打捞工具1的一端与安全接头2的一端相连接,安全接头2的另一端与斜坡钻杆3的一端相连接,斜坡钻杆3的另一端与加重钻杆4的一端相连接,加重钻杆4的另一端与钻杆5的下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直井段上的加重钻杆对整个管柱产生较大的钻压,通过管柱的轴向传递提高力的传递效果。二、本实用新型的下部使用斜坡钻杆,既防止了管柱的刮碰,自重又相对较小,与套管壁接触产生的磨阻力相对较小,同时,配合地面震击进一步提高震击效果、减少了磨阻力,实现对落物的震击解卡打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见图1,本实施方式由打捞工具1、安全接头2、斜坡钻杆3、加重钻杆4和钻杆5组成,打捞工具1的一端与安全接头2的一端相连接,安全接头2的另一端与斜坡钻杆3的一端相连接,斜坡钻杆3的另一端与加重钻杆4的一端相连接,加重钻杆4的另一端与钻杆5的下端相连接。加重钻杆4放在直井段内,加重钻杆4可以对整个管柱产生较大的钻压,通过管柱的轴向传递提高力的传递效果,斜坡钻杆3下在水平段和弯曲段,可以有效防止刮碰套管,本实施方式下入后抓获落鱼,利用倒装钻具易于传递钻压的原理进行活动、震击,直至解卡,解卡后将落物捞出。
具体实施方式二: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万向节6,斜坡钻杆3由两个组成,两个斜坡钻杆3之间连接有万向节6。万向节6可以增加斜坡钻杆的曲率半径。
本实施方式在大庆油田“州78-平67”井上进行了应用,使用效果良好,成功率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7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 下一篇:在多载波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