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弃菌糠脱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6464.4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9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马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长江 |
主分类号: | B07B13/11 | 分类号: | B07B13/11;B07B13/14 |
代理公司: | 牡丹江市丹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雨红 |
地址: | 157212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菌糠脱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菌糠与包装袋分离的脱袋机。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的大量培植,废弃菌糠大量闲置堆弃,既占地又给环境带来污染,废弃的菌糠及包装袋均可回收利用,来创造新的价值,但目前废弃菌糠与包装袋的分离主要靠手工来完成,既费时又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废弃菌糠脱袋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由机架、机壳、叶轮喂料器、上螺旋输送器、下螺旋输送器、上出料口和下出料口组成,叶轮喂料器位于机架前部顶端,叶轮喂料器上端设有喂料斗,叶轮喂料器的内壁上设有割刀,上螺旋输送器位于机架的上部和叶轮喂料器的下方,且上螺旋输送器于前部与叶轮喂料器下端口相连接,上螺旋输送器的外壳设有筛孔,下螺旋输送器位于机架的下部和上螺旋输送器的下方,且下螺旋输送器外壳上端设有纵向开口,机壳包在上螺旋输送器的外围,机壳下端与下螺旋输送器的纵向开口相连,上螺旋输送器和下螺旋输送器的后部分别设有上集料槽、下集料槽、上拨料板、下拨料板,上集料槽和下集料槽为直径分别大于上螺旋输送器和下螺旋输送器外壳的圆筒状体,上拨料板、下拨料板分别位于上集料槽和下集料槽内并分别固定在上螺旋输送器和下螺旋输送器轴上,上出料口和下出料口位于机架的后部并与上集料槽和下集料槽分别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它由机架1、机壳2、叶轮喂料器3、上螺旋输送器4、下螺旋输送器5、上出料口6和下出料口7组成,叶轮喂料器3上端设有喂料斗8,叶轮喂料器3的内壁上设有割刀9,叶轮喂料器3位于机架1前部顶端,上螺旋输送器4的外壳设有筛孔10,上螺旋输送器4位于机架1的上部和叶轮喂料器3的下方,且上螺旋输送器4于前部与叶轮喂料器3下端口相连接,下螺旋输送器5位于机架1的下部和上螺旋输送器4的下方,且下螺旋输送器5外壳上端设有纵向开口,机壳2包在上螺旋输送器4的外围,机壳2下端与下螺旋输送器5的纵向开口相连,上螺旋输送器4和下螺旋输送器5的后部分别设有上集料槽11、下集料槽12、上拨料板13、下拨料板14,上集料槽11和下集料槽12为直径分别大于上螺旋输送器4和下螺旋输送器5外壳的圆筒状体,上拨料板13、下拨料板14分别位于上集料槽11和下集料槽12内并分别固定在上螺旋输送器4和下螺旋输送器5轴上,上出料口6和下出料口7位于机架1的后部并与上集料槽11和下集料槽12分别相连通。叶轮喂料器3、上螺旋输送器4和下螺旋输送器5的转轴的一侧分别设有皮带轮15、16、17,并通过皮带18、19相连。叶轮喂料器3的叶片20为管状体。机架1下端设有行走轮21。
工作过程:装袋的废弃菌糠投入喂料斗内,由叶轮喂料器的叶轮卷入,经割刀把包装袋割开,废菌糠与割开的包装袋落入上螺旋输送器并于上螺旋输送器内分离,包装袋碎片输送到上集料槽,由上拨料板抛出上出料口,废菌糠在上螺旋输送器内被打破,于筛孔落入下螺旋输送器内,并被输送到下集料槽,由下拨料板抛出下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长江,未经马长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6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