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90吨气动自翻车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16081.7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阴雷;栗明柱;刘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9/02 | 分类号: | B61D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56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90 气动 翻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化装运大比重货物的设备。
背景技术:
多年来,我国露天矿山运输矿石使用的自翻车是以KF-60型为主的60吨自翻车,这种车辆虽经多次改进设计,但在车箱结构、装卸效率和倾翻稳定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90吨自翻车,可以提前卸货、倾卸平稳、卸货迅速、操作简便、运输效率高。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90吨气动自翻车,其组成包括:底架,所述的底架上方与车箱联接,所述的底架上方与倾翻机构联接,所述的底架中部装有空气制动装置、气动装置和底架附属件,所述的底架下端与2G轴转向架联接,所述的底架前端与车钩缓冲装置联接。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车箱两侧具有下开式侧门。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倾翻机构为连杆式开门的倾翻机构,包括吊杆,所述的吊杆顺次与支承杆销、支承杆和吊板销联接。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转向架包括摇枕,所述的摇枕下端与摇枕弹簧悬挂装置联接,所述的摇枕外侧与侧架联接,所述的侧架下端与基础制动装置和滚动轴承装置联接。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气动装置包括倾翻管路,所述的倾翻管路通过操作阀与倾翻缸联接。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产品是为了满足矿山运输生产迅速发展与大型矿山开发的需要,该车广泛地采用了Q345D低合金结构钢、侧梁承载结构、现代气动倾翻技术、新型侧门开闭机构、新型2G轴转向架等技术。
2.本产品具有可倾翻的车箱及下开式的侧门,在车箱的两侧有可使车箱左右倾翻的倾翻缸,倾翻缸的升降是由机车提供的风压实现的。当车箱倾翻至26°时,侧门与地板构成一延续面,继续倾翻至45°将货物卸至远离线路的一侧。
3.该车每侧设有四组倾翻机构,其中两组为长支承杆式,分别置于底架的两端部,另二组为短支承杆式,分别置于两枕梁之间,长、短支承杆的回转中心与转轴的回转中心重合,由于长支承杆的受力点与支承点分别在中梁的两侧,从而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情况。
4.本产品具有提前卸货、倾卸平稳、卸货迅速、操作简便、运输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产品倾翻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倾翻机构长支承杆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倾翻机构短支承杆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2G轴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90吨气动自翻车,其组成包括:底架4,所述的底架上方与车箱2联接,所述的底架上方与倾翻机构8联接,所述的底架中部装有空气制动装置5、气动装置6和底架附属件7,所述的底架下端与2G轴转向架3联接,所述的底架前端与车钩缓冲装置1联接。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车箱两侧具有下开式侧门9。在车箱的两侧有可使车箱左右倾翻的倾翻缸,倾翻缸的升降是由机车提供的风压实现的。当车箱倾翻至26°时,侧门与地板构成一延续面,继续倾翻至45°将货物卸至远离线路的一侧。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倾翻机构为连杆式开门的倾翻机构,包括吊杆15,所述的吊杆顺次与支承杆销16、支承杆17和吊板销18联接。该车每侧设有四组倾翻机构,其中两组为长支承杆式,分别置于底架的两端部,另二组为短支承杆式,分别置于两枕梁之间,长、短支承杆的回转中心与转轴的回转中心重合,由于长支承杆的受力点与支承点分别在中梁的两侧,从而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情况。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转向架包括摇枕10,所述的摇枕下端与摇枕弹簧悬挂装置12联接,所述的摇枕外侧与侧架11联接,所述的侧架下端与基础制动装置13和滚动轴承装置14联接。
所述的90吨气动自翻车,所述的气动装置包括倾翻管路20,所述的倾翻管路通过操作阀19与倾翻缸22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6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