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金属连续油管配合往复泵的采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6044.6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太;许万利;刘洪军;张柏;金岩松;韩光鹤;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6351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金属 连续 油管 配合 往复泵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采油用的连续油管采用金属连续油管,作业成本高、效率低、漏点多、无法完全适用斜井,又由于金属连续油管受其刚性限制,油管越大,最小弯曲半径随之越大,因此使金属连续油管在使用和运输上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国内没有研发机构,无制造企业,连续油管及作业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金属连续油管受刚性影响,曲率半径受限制,使用和运输不便,作业成本高、效率低、漏点多、无法完全适用斜井的问题,提供一种非金属连续油管配合往复泵的采油装置。它由连续油管1、两个扣压接头2、两个变径短接3、上接管4、油管挂5、下接管6、泄油器7和往复泵8组成,连续油管1的上下端分别装入每个扣压接头2上的凹槽2-1中,上方的扣压接头2的上端与上接管4通过变径短接3连接,上接管4的上端与油管挂5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下方的扣压接头2的下端与下接管6通过变径短接3连接,下接管6的下端与泄油器7的上端相连接,泄油器7的下端与往复泵8的上端相连接,往复泵8与连续油管1中的电缆1-4连接,连续油管1由内管1-1、外管1-2、钢网1-3和电缆1-4组成,内管1-1的外表面设有钢网1-3,钢网1-3的外表面设有外管1-2,外管1-2内设有电缆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与常规作业方式比较,有作业成本低、作业效率高、无泄漏、适用井身结构范围广等显著特点,通过电缆配合往复泵进行采油,降低了采油作业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采用聚乙烯材料,柔韧性好,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不结蜡、易安装、不泄漏、导热系数低、光洁度高的特点,且有自洁作用。
3、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油水井(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的冲砂、酸化、替喷、解堵等措施施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续油管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扣压接头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连续油管1、两个扣压接头2、两个变径短接3、上接管4、油管挂5、下接管6、泄油器7和往复泵8组成,连续油管1的上下端分别装入每个扣压接头2上的凹槽2-1中,利用凹槽2-1进行密封可以增加摩擦力和密封性,上方的扣压接头2的上端与上接管4通过变径短接3连接,上接管4的上端与油管挂5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下方的扣压接头2的下端与下接管6通过变径短接3连接,下接管6的下端与泄油器7的上端相连接,泄油器7具有油套连通的功能,可实现正循环冲砂或洗井,在井下遇到砂卡或蜡卡时起到解卡的作用,保证连续油管能够顺利起出,同时避免施工中的环境污染,泄油器7的下端与往复泵8的上端相连接,往复泵8与连续油管1中的电缆1-4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作业效率高、无泄漏、适于井身结构范围广等技术优势,实现了连续油管和动力电缆的集成化。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连续油管1由内管1-1、外管1-2、钢网1-3和电缆1-4组成,内管1-1的外表面设有钢网1-3,钢网1-3外表面设有外管1-2,外管1-2内设有电缆1-4,将电缆1-4设置在外管1-2内,可以消除由于电缆的偏磨而导致漏电的情况发生,交联聚乙烯内管1-1内壁光滑,故不结蜡,交联聚乙烯内管1-1在90℃温度下可长期使用,通过编织钢网1-3可增强管材耐压性,连续油管1具有柔性可盘管,可根据使用要求的长度任意盘管,没有接口和焊口,放管和收管都容易。
上述非金属连续油管配合往复泵的采油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电缆1-4与电源连接,通过电缆1-4将动力电传输给井下潜油电机,电机产生的磁悬浮直线往复运动驱动往复泵8,达到举升抽油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6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单进气门气缸盖
- 下一篇:电化冻解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