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扒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811.1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孙佰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佰松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扒皮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具体为一种玉米扒皮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玉米下棒机的扒皮装置存在扒皮效率低、故障多、维修不方便、能耗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紧凑、维修方便、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的玉米扒皮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扒皮辊支臂(1)、被动轴(2)、被动塔形齿(3)、扒皮辊支臂固定销(4)、张紧轮总成(5)、壳体(6)、主动齿盘(7)、张紧弹簧(8)、扒皮辊总成(9)、三角形橡胶皮块(10)、固定夹板(11)、玉米推进板(12)、壳体后之架(13)、壳体前支架(14)、扒皮钉(15)、主动轴(16)、皮带轮(17)、对辊支臂(18)、张紧器总成(19)、固定销(20)、锁定销(21)、壳体连接眼(22)、扒皮对辊(23)、扒皮辊齿盘(24)、扒皮辊轴(25)、扒皮对辊齿盘(26)、开口销(27)、锁丝(28)、螺丝杆(29)、轴承(30)、链子(31)、键(32)、扒皮辊壳体(33)。扒皮辊支臂固定销(4)穿过扒皮辊支臂(1)与壳体(6)固定连接,被动轴(2)经轴承(30)与扒扒皮辊支臂(1)连接,被动塔形齿(3)与被动轴(2)连接,固定销(20)穿过张紧轮总成(5)与壳体(6)固定连接,主动齿盘(7)连接与主动轴(16)的一端,张紧弹簧(8)一端连接于壳体(6)上,另一端连接于张紧轮总成(5)上,扒皮辊总成(9)经轴承(30)与扒皮辊支臂(1)连接,三角形橡胶皮块(10)通过固定夹板(11)安装在扒皮辊壳体(33)上,壳体后支架(13)、壳体前支架(14)上均匀分布着壳体连接眼(22),主动轴(16)经轴承(30)与壳体(6)连接,皮带轮(17)套于主动轴(16)上,固定销(20)穿过对辊支臂(18)与壳体(6)固定连接,扒皮对辊(23)两端分别插入对辊支臂(18)一端得轴承(30)连接,扒皮辊轴(25)一端与扒皮辊齿盘(24)连接、另一端与扒皮辊壳体(9)连接,扒皮对辊齿盘(26)连接于扒皮对辊(23)的外端,链子(31)一端与被动轴(2)上的被动塔形齿(3)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轴(16)上的主动齿盘(7)连接。固定销(20)穿过壳体(6)与对辊支臂(18)连接,扒皮对辊(23)经对辊支臂(18)、固定销(20)、安装于壳体(6)上,扒皮对辊(23)为圆柱形,柱体上有横向凹槽(34)。扒皮辊支臂固定销(4)安装在壳体(6)上,玉米推进板(12)安装在扒皮辊壳体(33)上,张紧器总成(19)安装在对辊支臂(18)的中部,由锁定销(21)锁定两侧,固定销(20)安装在壳体(6)上,张紧器总成(19)可以向两侧张开,合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连接紧凑、维修方便、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与前支架、主动轴等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扒皮辊轴与三角形橡胶皮块、固定夹板、玉米推进板等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扒皮对辊与轴承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角形橡胶皮块与固定夹板、扒皮钉、螺丝杆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玉米推进板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佰松,未经孙佰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