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感应加热型模铆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419.7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承启;吕秀芳;杨德萍;李东梅;高科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承启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B21J15/38;B21J15/08;B21L9/06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东明 |
地址: | 161005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感应 加热 型模铆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感应加热型模铆合装置;属链条铆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链条装配后销轴端头的铆合大多是将销轴的端头压出角度;用冷冲压加工是方便可行的,但是连接牢固度较差;对于要求传递动力较大的链条,不能达到使用性能要求;而新型的挖掘机链条要求链条销轴的端头是铆合为圆头状;用原有冷冲压工艺方法已不能达到链条的设计要求;制约了企业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感应加热型模铆合装置,采用高频感应对销轴进行加热,用模具定位;使销轴铆合达到链条联接牢固,保证销轴铆头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模柄、上模座、上垫板、上固定板、铆合上模、加热圈、滚子、前靠山、下模座、中心下模、六角螺栓、弹簧压板、压缩弹簧、活动定位舌、后靠山、销轴予留工艺台组成;模柄装在冲床滑块上,上模座装在模柄上,铆合上模通过上固定板和上垫板装在上模座上,冲床滑块在上死点时将加热圈套在销轴上,在销轴的上端头设有销轴予留工艺台;前靠山装在滚子的右侧,由六角螺栓固定在下模座上;后靠山装在滚子的左侧,后靠山的中间装有活动定位舌,活动定位舌伸向两个滚子中间,活动定位舌由弹簧压板、压缩弹簧、六角螺栓固定;在下模座中间装有中心下模,销轴卡在中心下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型模铆合装置,高频感应对销轴进行加热,用模具定位;用型模对销轴铆合达到链条联接牢固,保证销轴铆头质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适于大型挖掘机械等用链条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频感应加热型模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频频感应加热后冲压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销轴端头采用予留工艺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模柄 2、上模座 3、上垫板
4、上固定板 5、铆合上模 6、加热圈
7、销轴 8、后靠山、 9、前靠山
10、下模座 11、中心下模 12、六角螺栓
13、弹簧压板 14、压缩弹簧 15、活动定位舌
16、滚子 17、外链板 18、内链板
19、销轴予留工艺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它由模柄(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固定板(4)、铆合上模(5)、加热圈(6)、滚子(16)、前靠山(9)、下模座(10)、中心下模(11)、六角螺栓(12)、弹簧压板(13)、压缩弹簧(14)、活动定位舌(15)、后靠山(8)、销轴予留工艺台(19)组成;模柄(1)装在冲床滑块上,上模座(2)装在模柄(1)上,铆合上模(5)通过上固定板(4)和上垫板(3)装在上模座(2)上,冲床滑块在上死点时将加热圈(6)套在销轴(7)上,对销轴头部进行加热;在销轴(7)的上端头设有销轴予留工艺台(19),使其容易加热;加热后使用冲床和铆头型模铆合,模具采用滚子(16)定位的方法,以保证铆合时上模与销轴(7)对正,铆出的销轴(7)端头才能又圆又正,保证了外观质量;前靠山(9)装在滚子(16)的右侧,由六角螺栓(12)固定在下模座(10)上;后靠山(8)装在滚子(16)的左侧,前靠山(9)和后靠山(8)共同对链条进行前后定位;后靠山(8)的中间装有活动定位舌(15),活动定位舌(15)伸向两个滚子(16)中间,活动定位舌(15)由弹簧压板(13)、压缩弹簧(14)、六角螺栓(12)固定,活动定位舌(15)对滚子(16)进行左右定位,通过压缩弹簧(14)和弹簧压板(13)的作用可以活动,以保证链条可以串动;在下模座(10)中间装有中心下模(11),销轴(7)卡在中心下模(11)内;链条的销轴(7)外装有滚子(16),在滚子的上下两端装有内链板(18)和外链板(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承启,未经孙承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