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刹车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293.3 | 申请日: | 200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6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敏德 |
主分类号: | H02K7/102 | 分类号: | H02K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举足轻重,从工业技术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动机的帮助。
一般电动机刹车的方法有:(1)立即停止向电动机提供电流,使电动机失去动力而逐渐进入停止状态。但此种方式所需时间较长,无法快速达到完全停止的目的,在许多场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2)为电动机提供反向电流,使其有较大的减速度,以迅速完成刹车动作,但在无转速信号反馈的电动机系统中,此方法不易准确得知电动机是否为完全静止不动的状态,尤其在负载不同时,有可能发生提前停止刹车动作或者是刹车过度造成反转的现象。(3)在电机中安装主要依靠摩擦力阻止使电动机停转的刹车装置。
中国专利文献CN2533607Y公开了一种交流鼠笼感应电机刹车装置,由定子、转轴、转子和外壳组成,其结构特点在于:转轴上垂直安装有圆销、转子与圆销之间的轴上设有弹簧、鼠笼式转子的端部设置有端盘、置于端盖上的摩擦片以及端盘与摩擦片之间的制动器,所述的制动器由吸盘、制动器芯、弹簧、制动器盒组成,并用螺钉固定;所述的制动器芯设有凸出的花键,制动器盒内壁设有与花键配合的槽,制动器芯与制动盒之间设有弹簧;制动器中央设有一轴孔,其中吸盘上还设有一个径向长槽孔;转轴上的圆销穿过制动器吸盘上的长孔,制动器芯内壁为螺旋式斜面。该种电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电机启动时,转子感应,端盘产生电磁吸力,吸合制动器的吸盘,并压缩弹簧,制动器与转子一起转动。电机转动时,保持上述吸合状态,确保制动器远离端盖上的摩擦片,不影响电机正常转动。当电机断电时,转子失去感应,端盘3释放制动器的吸盘,被压缩的弹簧推动制动器脱离转子上的端盘,转轴上的圆销在制动器芯的内壁螺旋式旋转滑动。制动器芯作轴向移动,压缩弹簧传递压力给制动器盒,使制动器整体在转轴上滑动,压向端盖上的摩擦片,所产生的制动力使转子制动刹车。
该种电机刹车装置的缺点是:由于电机断电时,其刹车装置中的制动器整体一直处于压紧端盖上的摩擦片的状态,也即一直处于刹车状态;当该种电机启动时,需要通过一个较大的启动电流,才能把制动器的吸盘吸开,电机才能运转。较大的启动电流对电机本身和外接的电力开关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电力开关下装有多台这种刹车电机,需要选用规格很大的电力开关才能保证不被烧掉。
中国专利文献CN2770211Y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刹车装置,由电动机、电机轴、轴承件、锥台形刹车件组成、凹锥台形刹车座、弹簧、传动销组成,电动机与电机轴连接,电机轴上轴承件,电机轴与锥台形刹车连接,并由锥台形刹车件的另一端把动力传递给减速箱,在减速箱箱体的一端由凹锥台形刹车座,锥台形刹车件能在电机轴上沿轴向移动,锥台形刹车件在锥台前有一个小圆柱,小圆柱置于凹锥台形刹车座的轴孔中,小圆柱的前端有传动齿轮,该传统齿轮能与减速箱内的齿轮啮合;锥台形刹车件在锥台大底后有一个空心小圆柱,空心小圆柱的一端有弹簧,弹簧另一端紧压电机轴上的轴承件,在电机轴上有传动销,锥台形刹车件上的空心小圆柱与电机轴滑动连接,空心小圆柱沿轴向有弧形槽,传动销位于弧形槽内。该种电机的工作过程如下:电动机通电时,电机轴带动传动销转动,由于锥台形刹车件是滑套在电机轴上,在惯性作用下必滞后运转,转动时电机轴上的传动销会推空心小圆柱上的弧形槽,使锥台形刹车件和凹锥台形刹车座分离,弹簧被压缩,减速箱把动力传出。断电时电动机停止转动瞬间,在弹簧的作用下,使锥台形刹车件向离开电动机方向作轴向移动,紧压凹锥台形刹车座的内锥面,达到自动刹车的目的。
该种电机刹车装置的缺点是:由于电机断电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锥台形刹车件一直处于紧压凹锥台形刹车座的内锥面,也即一直处于刹车状态;所以当该种电机启动时,需要通过一个较大的启动电流,才能把滑套在电机轴上的锥台形刹车件甩开,电机才能运转。较大的启动电流对电机本身和外接的电力开关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电力开关下装有多台这种刹车电机,需要选用规格很大的电力开关才能保证不被烧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刹车电动机在启动时由于需要克服刹车磨擦力、而需要较大启动电流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敏德,未经张敏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40线陶瓷无引线片式载体老化测试插座
- 下一篇:电池组均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