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涨紧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048.2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7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洪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金坤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H7/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28浙江省绍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涨紧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涨紧轮,属于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涨紧轮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配件之一,目前正在逐步的被广泛应用。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皮带的涨紧力,从而使发动机更有效的工作。但是,现有市场上的自动涨紧轮的使用性能不佳,特别是设置在轴承外圈上的外壳,材料使用的是增强尼龙(PA66+50%GF),采用注塑的工艺,使尼龙附着轴承外圈上。增强尼龙(PA66+50%GF)在汽车发动机里高温和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可能和轴承外圈产生相对滑动,对汽车的行车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工作情况下能避免外壳与轴承外圈产生相对滑动的自动涨紧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涨紧轮,包括配合设置在轴承外圈上的外壳,所述外壳选用粉末冶金为材料,采用冲压工艺设置在外圈上。
本实用新型自动涨紧轮避免了在工作情况下外壳与轴承外圈产生相对滑动,外壳与轴承外圈的分离力不小于2000N,提高了使用性能和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涨紧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涨紧轮包括配合设置在轴承3外圈2上的外壳1,外壳1选用粉末冶金为材料,采用冲压工艺设置在外圈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金坤,未经洪金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