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真空抽气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4892.3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9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熊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波朗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F04B3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江成 |
地址: | 3154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真空 气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抽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真空保鲜盒抽真空的手动真空抽气筒。
技术背景
目前人们对于食品保鲜及防潮、防霉物品的保存多数是用一些容易密封的容器经电动泵装置抽真空后,再进行密封。其泵装置结构复杂、造价高,往往要消耗较多电能,外出时在启封被密封的器具后,也因泵装置笨重或无电源不便于将器具再重复抽真空再次密封,有的泵装置抽气后容器的真空度低、密封后保鲜、防潮效果不佳,特别是难亍普及到一般中、低收入家庭中和在多种场合下广泛使用。
故有人提出了一种名为手动抽气筒(专利号:97219207.7)的中国专利申请,它包括有缸筒、装于缸筒内的圆管形活塞杆、活塞杆两端分别固装有手柄和外装有工作表面呈喇叭形活塞环的活塞,缸筒内装有活塞的一端有带抽气嘴的底盖,抽气嘴为锥式并呈径向布置的管形抽气接头,活塞腔内用弹性加压块压接着锥形橡胶排气阀芯。上述手动抽气筒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抽气嘴开口较小,抽气速度较慢,同时,抽气嘴与单向阀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与单向阀之间形成密封,可快速将容器抽成真空的手动真空抽气筒,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手动抽气筒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抽气嘴开口较小,抽气速度较慢,同时,抽气嘴与单向阀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筒体,筒体内的活塞杆,设于活塞杆前端的活塞,设于活塞杆后端的手柄,所述筒体前端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包括紧贴在筒体内壁的内部和紧贴在简体外壁的外部及连接内部和外部的过渡部,所述密封垫外部前端外壁设有锥面结构。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筒体前端作为抽气嘴,其孔径较大,抽气时活塞受到的阻力较小,同时,在作为抽气嘴的筒体前端设置密封垫并在密封垫的外部外壁形成锥面结构,可便于本实用新型与单向阀之间形成密封,从而快速对被抽容器抽成真空,以加速抽气速度,便于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垫外部内壁与筒体外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环形凸体和环形凹槽,从而可保证密封垫与筒体之间的结合更为可靠,防止密封垫的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与活塞连接位置设有环形嵌槽,所述嵌槽内设有与之配合的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上设有与筒体后端外壁配合的外翻轴向延伸部,所述外翻轴向延伸部端部设有外翻环形凸体,所述筒体外壁设有与外翻环形凸体配合的环形限位凸体。通过筒体外壁的环形限位凸体和手柄外翻轴向延伸部端部的外翻环形凸体配合,可限制活塞杆的形成,以防止活塞将密封垫与筒体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外壁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手指凹槽。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手指凹槽可便于对手柄的抓握,从而方便抽气操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与单向阀之间形成密封,可快速将容器抽成真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筒体1内设有活塞杆2,活塞杆2前端设有与之一体的活塞3,活塞杆2与活塞3连接位置设有环形嵌槽8,嵌槽8内设有与之配合的密封圈9;活塞杆2后端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手柄4,手柄4上设有与筒体1后端外壁配合的外翻轴向延伸部10,外翻轴向延伸部10端部设有外翻环形凸体11,简体1外壁设有与外翻环形凸体11配合的环形限位凸体12,手柄4外壁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手指凹槽41;筒体1前端设有密封垫5,密封垫5包括紧贴在筒体内壁的内部51和紧贴在筒体外壁的外部52及连接内部51和外部52的过渡部53,密封垫5外部52前端外壁设有锥面结构54,密封垫外部52内壁与简体外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环形凸体6和环形凹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波朗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波朗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