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充电池双重防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4528.7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7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林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34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捷 |
地址: | 325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双重 防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电池的安全防爆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可充电池的盖板上设有安全防爆装置,可以在电池内部压力升高时破裂泄压,防止电池爆炸。一般的防爆装置是采用特制防爆薄膜,成本高,平整覆膜的工艺复杂,而且容易在装配过程中被刺破。现在还有些可充电池设有断电装置,在电池内部压力升高时将电池的正、负极电路自动断开,防止电池内部继续产生电流提高压力,但是如果电解液的化学反应失控,同样还必须再设置防爆孔进行降压,结构复杂,不够紧凑合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可以同时断路降压的可充电池双重防爆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在电池盖板的防爆通孔下方的绝缘片,带溢流孔的电极片连接在绝缘片内和电池盖板绝缘隔离,防爆通孔上方连接有碗状下凹的防爆片,该防爆片的底部和电极片导电紧触,且防爆片的底部边界处设有应力细槽,构成防爆断裂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内部压力升高时,防爆片会被高压气体上顶外鼓,和电极片脱离导电接触,使电池的正、负极电路断开,同时防爆片底部在上鼓过程中自然翻折,应力细槽处会应力集中而破裂泻压,产生断路降压的双重防爆保护作用,结构紧凑合理,安全性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防爆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实施例:如图1所示,绝缘片3连接在电池盖板7的防爆通孔8下方,带溢流孔2的电极片1连接在绝缘片3内和电池盖板7绝缘隔离。防爆通孔8上方连接有碗状下凹的防爆片5,该防爆片5的底部和电极片1导电紧触,且防爆片5的底部边界处设有应力细槽4,构成防爆断裂结构。
当电池内部压力正常时,电极片1、防爆片5和电池盖板7导电连结为同一个电极,并通过负载连接另一个电极。当电池内部压力升高时,如图2所示,气体从电极片1的溢流孔2中冲出,将防爆片5的整个碗状下凹部分上顶鼓起,这样电极片1就同电池盖板7断路,防止电解液继续产生电流提高压力。防爆片5的碗状下凹部分,包括底部在上鼓过程中自然翻折,应力细槽4处会应力集中而破裂,气体可以从破裂处排出降压,保护电池不因压力过高爆炸。
本实施例的电极片1也呈碗状上凸形,顶部和防爆片5导电紧触,一般为导电焊接,这样结构合理,防爆片5与电极片1接触更充分,电阻小,并可防止电解液腐蚀隔开二者接触面。电极片1的边缘还可设有导电连接柄6,这样方便电池装配时电极片1的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林,未经王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