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遮阳伞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4397.2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4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江南 |
主分类号: | B62J11/00 | 分类号: | B62J11/00;A45B2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乾康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阳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遮阳伞,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上用的遮阳伞。
背景技术
炎热的夏季,人们为了防紫外线辐射,纷纷打伞行路。人们经常看到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的人一手扶着车,一手打着伞,这样不但对行车人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也是交通安全法规所禁止的。市场上出现的车用遮阳伞装在车座上,且对风的阻力过大,造成车速减慢,行车人或车的耗能加大,伞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小风阻、操作简单、方便且有效遮阳的车用遮阳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车用遮阳伞包括伞面、伞柱和下底座组成,伞柱立于下底座上,下底座设在车后车架上,伞面由若干根伞骨及覆盖在上面的伞布组成,每根伞骨的头部柄端上开有一圆孔,伞骨的一端由通过每根伞骨圆孔的轴管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得伞骨以折扇方式开合,轴管置于伞柱上;所述的伞布中心开有出风口,出风口上盖有面积稍大于其开口的盖布,盖布的边缘以不密封方式盖于伞布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折扇方式开合,比较传统的撑展方式操作方便、简单,机构牢固又不易损坏;伞布中心的出风口由面积稍大于其开口的盖布以不密封方式遮盖的设计使得风可从伞布中心的出风口穿出,减少了风阻,而又阻隔了阳光的照射,一旦下雨又因盖布的原因起到雨伞的基本作用,是一种使用方便,多功能而又可牢固耐用的车用遮阳伞。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用遮阳伞一种实施例的伞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撑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圆撑的A向或B向槽口展开示意图。
图4是伞柱头部与轴管连接适用的插座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伞柱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伞柱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遮阳伞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用遮阳伞包括伞面、伞柱和下底座。伞柱立于下底座上,下底座设在车后车架上,伞面由若干根伞骨4及覆盖在上面的伞布组成,每根伞骨4的的头部柄端上开有一圆孔1,轴管2经每根伞骨的圆孔1将伞骨4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得伞骨4以折扇方式开合360度,使得伞布形成一封闭的伞面,接合处的伞骨扣合或者扎合,轴管2接于伞柱上。所述的伞布中心开有出风口5,出风口5上盖有面积稍大于其开口的盖布3,盖布3的边缘以不密封方式盖于伞布上,风可从伞布中心的出风口5穿出,减少风阻。轴管2中套有圆撑13,如图2、图3所示,圆撑13在以轴管2为中心开有槽6,槽6在以轴管2为中心方向的圆截面上成L型,槽6的数目大于或等于伞骨的根数,伞面打开状态伞骨嵌入L型槽6内,以圆撑13扣在中心,撑着伞骨,加固伞骨的受力。本实施例的伞面成方形,圆撑13的槽分布适合伞骨的分布,当然伞面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比如圆形。
如图4所示,所述的伞柱的头部带有与轴管2连接的插座装置,插座装置包括插座本体7、插销8、插销管9,插座本体7设有与支撑伞面的轴管2对应大小的纵向空腔10,插销管9横向与插座本体的空腔10连通,插销的颈部上套有弹簧11,弹簧11两端分别支承在插销8和插销管9上,插销8套于插销管9内,插销8的一端横向插入插座本体的空腔10,另一端旋有螺母12,螺母12顶于插销管9端部。伞面由轴管2支撑,轴管2插入插座本体的空腔10内,由插销8顶住轴管2。也可在轴管2上穿一槽口,由插销8穿过槽口锁住轴管2,加固伞面与伞柱的连接。
所述的伞柱可以为折叠式伞柱或者伸缩式伞柱,以至遮阳伞在闲置时缩小所占体积。
如图5所示,折叠式伞柱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折叠式伞柱由数根撑管14连接而成,撑管14之间由铰链连接。车用遮阳伞在闲置之时可将伞柱折合,且可将伞的头部包括轴管2从插座本体内抽出,以减小体积。
如图6所示,伸缩式伞柱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伞柱可有数根撑管14套接伸缩而成,伸开之时的可用卡固装置定位,闲置之时可将伞柱缩合,套入一根撑管内,以减小体积。
所述的车用遮阳伞的下底座可根据车型而异,将伞固定于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江南,未经王江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静电喷涂传热元件
- 下一篇:一种高亮度日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