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炉发热盘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13680.3 | 申请日: | 2007-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5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532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炉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炉发热盘。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快捷、卫生等特点,电热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烹饪器具之一。发热盘作为电热炉的主要零部件,如图1,一般都在其工作面的盘体1背面铸造出平面螺旋形的筋槽,再在筋槽内用氧化镁粉末预制成与之对应的凹槽,然后将电热丝2嵌入其中,再用氧气化镁粉末将其压实固定。此种结构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发热盘只有其上部是工作面,下部是非工作面,而作为炉盘热源的电热丝下部也被导热率相当高的氧化镁粉末所包覆,所以炉盘在工作时有很大一部分热量会以辐射的形式向下散失,这样一来,电炉在工作时不但对其能源不能充分利用,而且还对其下部的外围结构件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耐热要求,造成整机的生产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发热盘下部非工作面热量散失大、下部外围结构耐热要求苛刻而造成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下部非工作面热量散失小、且生产成本低的电热炉发热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炉发热盘,包括下部中心设有螺纹孔的盘体、电热丝、氧化镁粉末层,螺纹孔上装有螺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托盘,托盘内设有一层轻质硅酸钙隔离层,所述氧化镁粉末层设置在轻质硅酸钙隔离层上的预制凹槽内,并紧贴与盘体下底面,氧化镁粉末层上设有嵌放电热丝的嵌槽,电热丝安装在所述嵌槽内,所述螺杆中部环设有一凸出部,所述托盘通过螺杆上的凸出部限位。
改进的,所述凸出部上设有一弹性垫圈,弹性垫圈顶靠在托盘底侧面上,加强托盘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为活络安装在螺杆上的螺母,便于安装和调节。
改进的,所述盘体上设有与托盘顶檐对应的凸起边檐,保证产品的结构稳定性。
改进的,所述托盘顶檐与盘体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钉连接或其它结构形式连接,进一步加强结构的牢固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托盘轴截面为扁U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托盘与氧化镁粉末层间设置一层保温、耐热性能很好的轻质硅酸钙隔离层,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热盘下部非工作面热量的散失,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而盘体下表面不设置筋槽结构,而是在氧化镁粉末层上设嵌放电热丝的嵌槽,也便于加工和安装,降低原料和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般电热炉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炉发热盘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氧化美粉末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炉发热盘实施例,该电热炉发热盘包括下部中心设有螺纹孔11的盘体1、电热丝2、氧化镁粉末层3,螺纹孔11上装有螺杆4,盘体底面为平面,氧化美粉末层3上设有连接槽31,连接槽内设有带电热丝引出端穿孔的陶瓷隔离套5,在它还包括一扁U型的托盘6,托盘6内设有一层轻质硅酸钙隔离层7,所述氧化镁粉末层3设置在轻质硅酸钙隔离层上的预制凹槽71内,并紧贴与盘体1下底面,氧化镁粉末层3上设有嵌放电热丝的嵌槽32,电热丝1安装在所述嵌槽32内,在轻质硅酸钙隔离层7以及托盘6的相应位置都预留有与氧化美粉末层3上的连接槽31对应的槽。所述螺杆4中部环设有一凸出部41,托盘通过螺杆上的凸出部41限位,所述凸出部上还设有一弹性垫圈8,弹性垫圈8顶靠在托盘6底侧面上,加强托盘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为活络安装在螺杆上的螺母,便于安装和调节。为了加强产品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盘体1上还设有与托盘6顶檐61对应的凸起边檐12。所述托盘顶檐还可采用焊接、螺钉连接或其它形式连接在盘体上,加强结构牢固和稳定性。如图5,为预制的氧化镁粉末层,在其上端预制有嵌放电热丝的嵌槽32,待其干燥成形后再在其中嵌入电热丝,并将其两个引出端穿过陶瓷隔离套的两个小孔而伸至托盘的外端以便于连接电源线,如图4。嵌好电热丝以后再氧气化镁粉末将其压实固定。安装时先将一根螺杆的一头旋入盘体下端的螺纹孔中,再将托盘的中心孔套入螺杆,再依次用弹性垫圈、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加工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3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止血带
- 下一篇:多功能雨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