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限温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12410.0 | 申请日: | 2007-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龙 |
| 主分类号: | G05D23/08 | 分类号: | G05D2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603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限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温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曾设计了一种“单相限温器”(ZL97229162.8,CN2335179Y,公告日:1999.02.17日),它包括探头、毛细管、膜盒、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底座和盖,复位按钮穿过底座伸出操作杆、上放弹簧,底座上依次放绝缘垫、盘簧、膜盒,膜盒下的塑料顶柱穿过盘簧和绝缘垫可与动触片接触,盖上的调节螺孔恰进入膜盒的连接块,盖固定在底座上,调节螺钉从盖上的调节孔中拧进。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和其它温控器联用对被控对象实现有效的温度控制。后来又设计了一种“体胀型压力式单相限温器”(ZL02201720.8,公告日:2002.11.20日),它包括底座、盖,由探头、毛细管、膜盒构成感温组件,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构成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在底座中,其特征在于一复位推杆在动触头组件下并伸出底座、其中心孔放弹簧,底座上放绝缘垫,绝缘垫上放塔簧,塔簧上放膜盒,一顶珠穿过绝缘垫、上端可与膜盒接触、下端可与动触头组件接触,盖上的调节螺孔恰进入膜盒的连接块,盖固定在底座上,调节螺钉从盖上的调节螺孔中拧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性能好,其温度控制范围0~300℃,常用温度控制范围30℃~85℃±5℃,额定电压250V,额定电流≥16A。但它们在毛细管泄漏时,不能切断电路,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再后来又设计了一种“小型限温器”(CN2739782Y,公告日2005年11月9日),包括底座、金属盖壳,由探头、毛细管、膜盒构成感温组件,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构成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在底座中,静触头组件在下,动触头组件在上,底座上依次放绝缘垫、压簧,在金属盖壳螺纹配合的调节螺钉与膜盒接合,顶珠一端穿过绝缘垫与动触头组件接触、另一端可与膜盒接触,复位按钮一端伸出绝缘垫可与动触头组件接触、另一端伸出金属盖壳,金属盖壳固定在底座上。它不但具有限温保护功能,而且当毛细管泄漏时也能切断电路,确保安全。它们的共同主要缺点是复位按钮设置得不理想,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限温器,它不但具有限温保护功能,而且当毛细管泄漏时也能切断电路,确保安全,同时由于复位按钮设置合理,复位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限温器,包括底座、金属盖壳,金属盖壳固定在底座上,由探头、毛细管、膜盒构成感温组件,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构成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在底座中,底座上依次放绝缘垫、压簧、膜盒,与金属盖壳螺纹配合的调节螺钉与膜盒接合处有钢球,顶珠一端穿过绝缘垫与动触头组件接触、另一端与膜盒接触,金属盖壳上设置固定支架,复位按钮为双折式,由按杆、横杆和竖杆一体化构成,按杆伸出固定支架,竖杆穿过金属盖壳和绝缘垫与动触头组件接触,按杆和横杆转折处下面设置弹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不但能有效地起到限温作用,而且当毛细管泄漏时也能切断电路,安全可靠。当被控对象超过了限制温度,感温组件中的液体(如航空油)膨胀使膜盒下移克服压簧的阻力给以顶珠更大的压力在动触头组件上,使动触头跳起离开静触头组件,使被控对象的电路断开,达到限温的目的。当重新使用时,按复位按钮,使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闭合。当发生感温组件中的液体(如航空油)的泄漏现象时,由于感温组件中压力下降,膜盒不能与顶珠接触,动触头组件上无压力使动触头组件离开静触头组件,使被控对象的电路断开,达到了泄液保护的目的。由于复位按钮设置合理,复位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中:1、探头,2、毛细管,3、金属盖壳,4、固定支架,5、复位按钮,6、弹簧,7、底座,8、调节螺钉,9、钢球,10、膜盒,11、压簧,12、绝缘垫,13、顶珠,14、动触头组件,15、静触头组件,16、安装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龙,未经陈永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2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5吋固态硬盘壳体改良结构
- 下一篇:多主机板系统的双板机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