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2407.9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8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任季康;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云龙任季康李旭东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A41D27/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9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装辅料 黑炭 衬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
背景技术:
传统黑炭衬布的结构一般为平纹组织,平纹组织是一种最简单的织物组织,它是由经线和纬线一隔一地浮沉交织而成,其经纬循环均为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的授权公告号为CN2326621Y名称为新颖防缩黑炭衬的实用新型专利就是由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的。由于平纹组织的交织点较多,经纬线的抱和紧密,因此,采用平纹组织的织物具有质地坚牢、外观平挺等优点。虽然采用平纹组织的黑炭衬布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它仍然存在回弹性欠佳、缩水率欠小、手感不够舒适、柔软和透气性不理想的缺陷,尤其是将其作为服装袖笼衬使用时,采用平纹组织的黑炭衬布无法使其与袖笼达到理想的配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弹性佳、缩水率小、手感舒适、柔软、透气性理想且能与袖笼达到理想配伍效果的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它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在垂直方向呈平行排列;所述纬纱在水平方向呈平行排列;所述经纱和纬纱的编织方式为3/1破斜纹组织;所述3/1破斜纹组织指,所述经纱以一根位于纬纱下方三根位于纬纱上方的方式依次循环排列在每根纬纱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3/1破斜纹组织结构相对较松弛,不像平纹组织那样紧密,而且从外观看似乎是一个双层织物,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经过特种后整理技术处理后,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回弹性佳、缩水率小、手感舒适、柔软且透气性理想的优点;另外,也由于以上优点,本实用新型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能与袖笼达到理想的配伍效果。
上述的经纱为32英支~42英支的棉纱或棉线。行业上的英支指一磅重(454克)的棉纱或棉线所具有的840码(1码=0.9144米)长度的个数,即有几个840码就是几支,所以支数越大,纱线就越细,所织的面料就越轻、越薄、越柔软。因此,32~42的英支数进一步保证了本实用新型黑炭衬布的手感更加柔软、舒适。
上述的纬纱为8.5~15公支的毛混纺纱。行业上的公支是指1g重的毛纱在公定回潮率时有几米长即为几公支纱,公支数值越大,纱线就越细。因此,8.5~15公支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黑炭衬布更加轻薄。另外,毛混纺纱是由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所纺而成的,此类纱用于突出两种纤维优点的织物,因此,采用毛混纺纱可以进一步使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性更佳、缩水率更小以及透气性更理想。
附图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经纱和纬纱编织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经纱1和纬纱2编织而成;所述经纱1在垂直方向呈平行排列;所述纬纱2在水平方向呈平行排列。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经纱1和纬纱2的编织方式为3/1破斜纹组织;所述3/1破斜纹组织是行业中锻纹组织的一种,其概念就是破坏了正常的斜纹组织的规律的组织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3/1破斜纹组织采用的是以下具体结构:即所述经纱1以一根位于纬纱2下方三根位于纬纱2上方的方式依次循环排列在每根纬纱2上;换句话说,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可以以每四根经纱a、b、c、d和每四根纬纱e、f、g、h为一个编织小单元;所述编织小单元中经纱a位于纬纱e下方,且位于纬纱f、g、h上方;所述经纱b位于纬纱f下方,且位于纬纱e、g、h;所述经纱c位于纬纱h下方,且位于纬纱e、f、g;所述经纱d位于纬纱g下方,且位于纬纱e、f、h;本实用新型服装辅料的黑炭衬布就是由采用上述编织方式的编织小单元以两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编织而成的。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经纱1为32英支~42英支的棉纱或棉线;所述的纬纱2为8.5~15公支的毛混纺纱。
本实用新型中纬纱2采用的毛混纺纱可以是羊毛和粘胶的混纺纱,也可以是兔毛与涤纶的混纺纱,只要是动物纤维和织物纤维所纺而成,则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云龙任季康李旭东,未经张云龙任季康李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2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