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三线失压判断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11673.X | 申请日: | 2007-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3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俞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盛荣 |
| 主分类号: | G01R22/00 | 分类号: | G01R22/00;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孝敬 |
| 地址: | 310002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三线 判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式电能表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三相在线失压判断模块。
背景技术
国内外各大型电力用户电量计量方式都采用高压供电,高压计量的“高供高计”方式。如电力部门对某电力用户采用10KV供电,计量点就设在10KV线路进口,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将高压信号转变为3×100V、3×5A的低电压信号,再输入到电能表去计量。该用户的功率是A相电流IA与AB相电压UAB乘积,C相电流IC与CB相电压UCB乘积之和,即:W=IAUAB+ICUCB。
在三相电压齐全时,UAB=UCB=UCA=100V,当三相电压中失去任何一相电压时,其实际情况与纯理论分析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10~35KV供电网络中,电压互感器接线方式为Y/Y或V/V,没有零线输出。而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是不平衡的,有三角形、有星形,也有不完全星形。
当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中,失去任何一相时,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不平衡而引起的“残压”,造成相关相的线电压不为零,如A相失压,UAB≠UAC≠0。所以用简单的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幅值的方法,很难准确地判断失压(断相)的相别。
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烧断(故障)或人为拆除电压信号(窃电)都会给电能表计量产生影响。电力企业依据相关规程和法规,用失压相别、失压时间、功率因数等参数,确定失压期间应追补的电量。如果对失压判断错误,将损坏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电能表对失压(断相)判断的信息必须迅速、准确无误。
现有的电能表的直流工作电源是通过三个单相电源变压器T1、T2、T3,分别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UAB、UBC、UCA引入,经桥式整流器Q1、Q2、Q3整流后直接送稳压电路模块的。其工作原理见附图1。稳压电路模块将经过稳压后的电信号送给电能表作为直流工作电源。
国内外电能表判断失压(即断相)信息的原理基本相同:设定一个阀值电压(即门槛电压),CPU定时将测量出的电压与阀值相比较,当所测电压低于阀值时立即报警。但是三相三线电路中没有零线,所以电能表电子式电路中只能是以B相“共地”。因此,三相三线电能表只能提供UAB、UCB而无法提供UAC幅值。而信息测量的不齐全和前述“残压”的影响,给依据“阀值”来判断失压(断相)的方法带来很大的误报机率。它的另一个缺点是电能表的判断失压模块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另外,CPU的定时比对周期也决定失压报警的速率。因此,对目前的设计思想应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误报警、被动报警(等待CPU巡回检测)、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造价较低、性能可靠且速度更为优越的三相三线电能表的失压判断模块。
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相三线失压判断模块,包括三相判断支路,所述的每条支路包括一个电位隔离二极管、一个分压电阻、一个比较器和一个与门,所述的二极管正向串联到电能表直流工作电源的整流器输出电路中,所述的分压电阻一端接电位隔离二极管的正极,另一端接地,控制端接比较器的输入负端;所述比较器的输入正端接基准电源;所述与门的输入端接相邻两相支路的比较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输出失压判断信号;所述的基准电源略低于分压电阻的控制端电压。
由于电网故障,通常会引起输送至用户的电压大幅跌落,窃电行为亦如此。所以对失压的判断不必追求电压值测量的精度,而是要求信息齐全,便于分析。而本实用新型的失压判断模块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将电能表直流工作电源的整流器输出的电压与基准值比较,再通过逻辑分析、判断出失压相别,从而达到了失压判断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造价较低,性能稳定,可靠性高,速度快,并能主动上报失压信息,不会产生误报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基准电源为分压电阻的控制端电压的0.8~0.85,使失压判断的更为准确、可靠。
大型用电设备投入,可能引起电网电压瞬时波动,所以每个分压电阻二端宜并联一个电容,保证RC的时间常数能可靠避开电压波动时间Δτ,建议Δτ大于2秒。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盛荣,未经俞盛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6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电脑硬件整理盒
- 下一篇:一种大豆甜点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