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塑成型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1621.2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4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湔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湔湔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浙江省慈溪市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成 模具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塑成型用模具。
(二)背景技术
成型接线盒等产品的模塑成型用模具的一般结构是:包括模框,模框内有一个成型单元,该成型单元包括一个下模块、两个侧模块、一个上模块,一个下模块、两个侧模块、一个上模块与所述模框的两个壁面围成成型产品的型腔。采用现有的这种结构,若要形成多型腔,势必造成模具体积庞大,模块众多,影响出模、进模速度,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庞大的模具需要更大的配套设备,能耗大,成本高。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模塑成型用模具产品体积庞大、效率低、能耗大、生产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效率高、能耗小、生产成本低的模塑成型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塑成型用模具,包括模框,所述的模框内有成型单元,所述的成型单元包括一个下模块、两个侧模块、一个上模块,一个下模块、两个侧模块、一个上模块与所述模框的两个壁面围成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的模框内至少具有两个成型单元,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连为一体:具体的,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共用一个模体;或者,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均与一锚固条过盈连接而形成一整体。
进一步,还包括上模芯固顶板,所述的上模块设于所述的上模芯固顶板上。
进一步,所述的下模块设于下模板上,所述的下模板上还开设有用于顶出侧模块的顶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形成多型腔,且所占体积小,相对减少了模块数量,提高了出模、进模速度,生产效率高。另外,模具体积的减小可使配套设备相应地减小,从而降低能耗及产品成本和设备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模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模块在模框内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侧模块在模框内的布局示意图。
图4是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成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一种模塑成型用模具,该模具用于成型如图6所示的接线盒1,该模具包括模框2,所述的模框2内有两个相邻的成型单元,每个成型单元包括一个下模块3、两个侧模块4、一个上模块5,一个下模块3、两个侧模块4、一个上模块5与所述模框2的两个壁面围成成型产品的型腔,两个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共用一个模体,即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连为一体。或者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均与一锚固条过盈连接,也可使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形成一整体。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使得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连为一体。
可将上模块5设于一上模芯固顶板6上,便于定位和固定。
可将下模块3设于一下模板7上,下模板7上还开设有用于顶出侧模块的顶出孔8。
该副模具可成型两个产品,提高了产品的成型效率,若两个成型单元完全相同,则两个成型单元呈镜像分布,成型两个相同的产品,若两个成型单元不同,则可成型两个不同的产品。
本实施例中,一个模框内设有两个成型单元,当然还可以再多设几个成型单元,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各个相邻成型单元的侧模块连为一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形成多型腔,且所占体积小,相对减少了模块数量,提高了出模、进模速度,生产效率高。另外,模具体积的减小可使配套设备相应地减小,从而降低能耗及产品成本和设备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湔湔,未经徐湔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贯流式水轮机内外锥定位工具
- 下一篇:电动车电池预热保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