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快速热水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1183.X | 申请日: | 200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8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飞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 |
代理公司: | 永康市联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柯利进 |
地址: | 321404浙江省缙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快速 热水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炉,特别是一种可较充分利用热能的节能快速热水炉。
背景技术
现有提供浴用热水的燃油或燃煤式热水炉,其结构一般由烟囱、导热管、炉体及下底座组成。其炉体侧壁分别设有炉膛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若干导热管纵向环设在炉体内部的炉膛周围,并连通外接进水口和出水口,冷水通过导热管加热,而烟囱设就在炉体顶部并与炉膛直接相通,烟气直接从烟囱中向外排出。但是,上述结构热水炉中的导热管受热面积较小、热能利用率低,水加热速度慢,并且烟气直接从烟囱中向外排出时,烟气将带走大量热能,使烟囱出口的外表面手接触感觉都是很烫,热能浪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较充分利用热能的节能快速热水炉,使水加热快、并且节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快速热水炉,包括导热管、炉体及下底座,炉体侧壁分别设有炉膛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导热管设在炉体内部炉膛中,并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所述炉体顶部设有预热水箱,该预热水箱由顶箱、外箱、内箱、烟管、内水管、外水管、排水管及端盖组成;顶箱设有进水口,外箱上部外侧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外水管与炉体上的进水口连接;
外箱由设有相应底板的大外筒和大内筒构成,大内筒底板设在大外筒底板上方;大内筒上部设有台阶,大外筒和大内筒的顶端分别与顶箱底板边面连接,台阶面设有环形盖板,环形盖板与顶箱底板之间构成环形顶腔;大外筒和大内筒之间的环形内腔中设有烟管,烟管上下两端分别与大外筒底板和环形盖板相应的接孔连接,环形顶腔经烟管与炉体内部的炉膛连通;排水管内端与大内筒下侧壁相应的接孔连接,外端伸出大外筒侧壁并连接端盖;
内箱由连接在同一环形底板上的小外筒和小内筒构成,并且立在外箱的大内筒中,小内筒上端穿过顶箱并向外伸出,小外筒上端与顶箱底板连接,小外筒和小内筒之间的环形内腔与顶箱内部相通;内水管上下两端分别与内箱环形底板和外箱大内筒底板相应的接孔连接,内箱内部与外箱内部相通;大内筒与小外筒之间的环形空腔与小内筒内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所述预热水箱中的顶箱为锥形,外箱和内箱为环圆柱形,外箱的环形内腔中环设有12根烟管,内箱底板与外箱内底板之间环设有三根水管。
所述炉体为内外双层,内外层之间构成环形闭合壁腔;炉体左右两侧各设有上下两个小水箱;进水口设在右侧下部的小水箱上,出水口设在左侧上部的小水箱上,炉膛口开在炉体前侧中;左右两侧下部的小水箱均在炉膛口下方、上部的小水箱均在炉膛口上方,并且炉体右侧下部小水箱与左侧下部小水箱、左侧下部小水箱与炉膛口下方的右侧壁腔、右侧上部小水箱与炉膛口上方的左侧壁腔、右侧上部小水箱与左侧上部小水箱之间均分别由穿过炉膛的各导热管连接相通。
所述右侧下部小水箱有二根加热管与左侧下部小水箱连接相通;左侧下部小水箱有三根加热管与右侧炉膛口下方的壁腔连接相通;右侧上部小水箱有三根加热管与左侧炉膛口上方的壁腔连接相通;右侧上部小水箱有二根加热管与左侧上水箱连接相通。
所述炉体上的小水箱均设在环形壁腔中,并且各小水箱外侧与炉体外侧相应。所述预热水箱与炉体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炉体顶部设有了预热水箱,而该预热水箱内部设有与炉膛连通、与水进行热交换的插在流水通道中的烟气通道,从炉膛上升的烟气通过烟气通道后向外排出,外部冷水逆烟气流动方向通过流水通道吸收烟气通道中的烟气热量;预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外水管与炉体上的进水口连接,将预热水箱流出的预热水加入炉体内部的导热管中,再经高温加热后从炉体出水口流出热水。它具有热能利用率高、水加热快、节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结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具有下底座-1、小水箱-(2、5、27、31)、进水口-(3、16)、出水口-(13、26)、炉体-4、大外筒底板-6、内水管-7、内箱环形底板-8、小内筒内孔-9、小内筒-10、小外筒-11、外水管-12、顶箱底板-14、水~15、环形顶腔-17、环形盖板-18、大外筒-19、大内筒-20、烟管-21、环形空腔-22、大内筒底板-23、端盖24、排水管-25、炉膛口-28、导热管-29、环形闭合壁腔-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飞,未经朱建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1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VR数控无触点通用节电器
- 下一篇:基于电力线通讯的路灯节电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