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施工用内加压支撑管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0946.9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何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一民 |
主分类号: | E04G25/02 | 分类号: | E04G25/02;E21D15/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0005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施工 加压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施工用支撑管件,尤其是一种地下施工用内加压支撑管件。其用于建造地下室、地铁等地下建筑,以增加钢制支撑管所能承受的抗剪力和支撑力。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地铁等地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架起钢制支撑管是一个重要环节。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会因受到挤压而变形,为避免这种情况,保证工人在地下施工的安全,就必须架起钢制支撑管,以撑起两侧的围护墙。现有的支撑管用Q230钢板卷成圆管状,圆管两端固定有圆形盖板,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将若干规格的支撑管交错连接。支撑管内部无压力,其抗剪力和支撑力的大小取决于钢管壁厚,壁厚越大,力也就越大,壁厚越小,力也随之减小。而壁厚的增加必然导致支撑管所用钢板材料和支撑管重量的增加,这样不仅施工成本提高,在安装时也非常笨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施工用内加压支撑管件,其通过增加支撑管内部压力以提高其所能承受的抗剪力和支撑力,并同时能够减少支撑管所用材料,降低施工成本,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地下施工用内加压支撑管件包括钢制的空心管体,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管体的两端固定有将管体内空间密闭起来的盖板,管体两端外侧与盖板边缘之间固定有若干加强板,且管体或盖板上设有用于充入液体、气体或发泡剂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管体或盖板上设有用于充入气体的进气阀和用于维持管体内压力平衡的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在管体或盖板上设有用于充入液体的单向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在管体或盖板上设有用于加入发泡剂的发泡剂加入孔和与发泡剂加入孔螺纹连接的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盖板焊接在管体两端,加强板均匀分布并焊接在管体和盖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钢制支撑管做成密闭结构,在其内充入液体、气体或发泡剂以增加其内部压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支撑管所能承受的抗剪力和承受力,而且与现有支撑管相比,相同壁厚的支撑管,其能承受的抗剪力和承受力有明显提高,这样就能减少所用钢板材料和支撑管重量,降低施工成本,并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7为图2的F-F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D-D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E-E剖视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将钢制支撑管件做成密闭结构,并在管内充入气体以增加其内部压力,所述的气体可以为空气、氮气或氧气等。
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的加压支撑管件包括钢制的空心管体1,管体1为圆管状,在管体1的两端焊接有圆形的盖板2,盖板2将管体1内空的间密闭起来,在管体1两端外侧与盖板2边缘之间焊接有十六块均匀分布的加强板3,加强板3为三角形状的铁板。在盖板2的横向截面上开有L形的与管体1相通的进气阀孔6,进气阀孔6内安装有用于充入气体的进气阀4,在另一块盖板2的横向截面上开有L形的与管体1相同的安全阀孔7,安全阀孔7内安装有用于维持管体1内压力平衡的安全阀5。
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阀4包括密封螺帽41、橡皮垫42、气门芯43和进气阀弹簧44等。加入气体时,旋开密封螺帽41,将气门芯43向下顶,气体进入管体1内,加完气体后,气门芯43在进气阀弹簧44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将进气阀孔6堵上,橡皮垫42则起到加强密封性能的作用。当然,进气阀4也可采用其他可实现单向进气功能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安全阀5为铝保险膜片结构式的安全阀,铝保险膜片51用内开孔螺丝52固定在安全阀孔7处,一旦管体1内压力过大,气体会冲破铝保险膜片51,从安全阀孔7排出。此外,安全阀5也可采用其他典型结构形式,如活塞式安全阀、球阀式安全阀、先导式安全阀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将钢制支撑管件做成密闭结构,并在管内充入液体以增加其内部压力。所述的液体为机油、水或液压油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一民,未经何一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0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向断纤检测方法、装置及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