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荧光手电筒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10627.8 | 申请日: | 200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学良 |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9/08;F21V23/04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阳建中 |
| 地址: | 437318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兼具照明和发出荧光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手电筒,其筒体呈中空的圆筒结构,中空的圆筒内容置有电池,筒体上设置有行程开关和按压开关,由行程开关或按压开关控制电路回路的通断,进而实现现有手电筒的功能。这种手电筒的筒体大多采用不透明材料制作,因而其功能较单一,除具有照明功能外,无法实现其它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在歌唱晚会上供观众增强参与意识、表达情感和共鸣,而使用的一种荧光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荧光手电筒,它的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由上盖和下盖对接构成,构成的筒体后部设置有电池仓,中空的筒体内容置有电路线路板,线路板顶部设置有照明光源,线路板上分布有发光元件,线路板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和/或按压开关,上盖前部对应设置有行程开关槽和/或按压开关孔。
所述电池仓内的电池与行程开关、按压开关、照明光源、发光元件电连接而构成一工作回路;接通行程开关或者接通按压开关,电路工作,此时,照明光源发光,其发光元件上可发出彩色光芒,如在线路板上设置振荡工作电路控制发光元件工作,则发光元件将有序而间断地发出彩色光,而形成一种发出荧光的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的荧光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下盖均设置有光栅条。
如上所述的荧光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上设置有锁仓片而将电池仓盖住,防止电池脱出。
如上所述的荧光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前部设置有支承凸起,用于支承线路板,上盖中部设置的凸耳与下盖相对应处设置的凹孔配合,上盖位于电池仓处设置有上盖螺孔、与下盖对应处设置的中空立柱相配合。即:将线路板置于下盖上,通过支承凸起托住线路板,再将上盖合上,装好电池,盖上锁仓片,用螺钉依次穿过锁仓片螺孔、上盖螺孔、线路板孔后,与中空立柱螺旋连接,从而将筒体下部固定,筒体上部由上盖和下盖配合后的螺纹与灯罩上的螺纹配合而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紧凑、多功能、光栅效果好,尤其适合于在歌唱晚会上供观众增强气氛、表达情感和共鸣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透明结构图。
图2是图1左视结构及其剖面图。
图3是与图2所示上盖配合的下盖的部分设置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仓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采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提供一种荧光手电筒,它的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筒体由上盖1和下盖2对接构成,构成的筒体后部设置有电池仓107,中空的筒体内容置有电路线路板3,线路板3顶部设置有照明光源301,所述光源301可选用普通手电筒灯泡,线路板3上还分布有发光元件304,所述发光元件304可选用发光二极管或者发光灯管均可,线路板3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302和按压开关303,上盖1的前部对应设置有行程开关槽102和按压开关孔103。也可选择性设置行程开关302或者按压开关303,而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见附图6,所述电池仓107内的电池(图中E所示)与行程开关302(图中K2所示)、按压开关303(图中K1所示)、照明光源301(图中RL所示)、发光元件304(图中D1、D2、D3所示),依序按图5的电结构关系,电连接而构成一工作回路;
接通行程开关302或者接通按压开关303,电路工作,此时,照明光源301发光,其发光元件304上可发出彩色光芒。
将图6所示电路改用设置振荡工作电路的方式控制发光元件工作,则发光元件将有序而间断地发出彩色光,而形成一种发出荧光的技术效果。
所述上盖1和下盖2均设置有光栅条105。
所述电池仓107上设置有锁仓片4而将电池仓107盖住,防止电池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学良,未经周学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0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