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10545.3 | 申请日: | 2007-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开榆 |
| 主分类号: | B24D13/00 | 分类号: | B24D13/00;B24D13/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工具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布轮。
背景技术
布轮为抛光工具的抛光部件,可对工件表面进行精细抛光处理,主要用于对工艺美术品、五金器件、机械工件以及建筑物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用时,将布轮插到电动或气动工具的夹头中,在其高速旋转带动下对工件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布轮连杆分为两种结构:圆柱形或一端圆柱形一端多边形的结构,布轮连杆与夹头通常直接插接配合,没有锁紧机构,夹持稳固性不好,在电动或气动工具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圆柱形的布轮连杆不仅容易打滑,而且容易与中接头脱离掉出来;一端圆柱形一端多边形的布轮连杆虽然不容易打滑,但容易与中接头脱离掉出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夹持定位稳固的布轮的技术方案,布轮连杆不容易打滑,且与电动或气动工具的夹头不会脱离,使用安全、方便。
所述的一种布轮,包括由多层棉布叠合构成的布轮及与其配合连接的布轮连杆,其特征在于布轮连杆为多边柱形结构,其下端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
所述的一种布轮,其特征在于布轮与布轮连杆之间垫设挡圈、挡片,螺钉穿过布轮、挡圈、挡片与布轮连杆螺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布轮,其特征在于布轮连杆为六边柱形结构。
所述的一种布轮,其特征在于布轮与布轮连杆直接插接连接。
所述的一种布轮,其特征在于布轮的形状为半球形、圆柱形或圆台形结构。
上述一种布轮,结构简单,使用时,布轮连杆下端部设置的环形定位槽与电动或气动工具上的相应设置的夹头卡接件卡接配合,布轮连杆采用多边柱形结构,在电动或气动工具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布轮连杆被锁紧,既不会打滑也不容易与夹头脱离,夹持稳固性好,使用安全可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槽、2-布轮连杆、3-挡片、4-挡圈、5-布轮、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布轮包括由多层棉布叠合构成的布轮5及与其配合连接的布轮连杆2,布轮连杆2为多边柱形结构,如三边、四边、五边、六边柱形结构。布轮连杆2下端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1。布轮5与布轮连杆2可采用下述各种连接结构:布轮5与布轮连杆2之间可垫设挡圈4、挡片3,螺钉6穿过布轮5、挡圈4、挡片3中部位置与布轮连杆2螺接配合,在螺钉6紧压作用下,布轮5向挡圈4内凹进,布轮5形成半球形、圆柱形、圆台形或其它结构;布轮5与布轮连杆2也可以直接插接连接,布轮5形状可为半球形、圆柱形、圆台形或其它结构。
使用时,布轮连杆2下端部设置的环形定位槽1与电动或气动工具上的相应设置的夹头卡接件卡接配合,布轮连杆2采用多边柱形结构,在电动或气动工具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布轮连杆2被锁紧,既不会打滑也不容易与夹头脱离,夹持稳固性好,使用安全可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开榆,未经张开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05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