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冷轧机卷筒钳口油缸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863.8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B21C47/3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807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冷轧机 卷筒 钳口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冷轧机卷筒钳口油缸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公司某不锈钢冷轧机是引进法国DMS公司的20辊森吉米尔单机架不锈钢可逆式冷轧机组,机组由钢卷小车、套筒装卸装置、剪切机、左右卷取机、牌坊本体、左右皮带助卷机、卷垫纸机、板形控制系统,换辊小车等设备组成,在不同的轧制速度时带钢最大张力分别可达:500KN(480M/MIN);295KN(800M/MIN)。轧机左右两侧各设一台张力卷取机,每台卷取机由卷筒、齿轮箱,旋转油缸,主电机等组成,卷筒由一根四棱锥芯轴和四块扇形板组成,其中一块扇形板设有带头夹紧装置即钳口,卷筒安装在齿轮减速箱上,齿轮箱输入轴通过一根传动轴和齿式联轴器与主电机相连,卷筒由旋转油缸驱动实现涨开和收缩动作。见下图1,图中标号为1为旋转油缸;2为减速齿轮箱;3为卷筒;4为带钢夹紧装置(钳口)。卷筒涨缩时,安装于一块扇形板上的钳口夹条同时动作,使其开口度变化来实现夹紧带钢头部的功能,达到卷取目的。此动作是由液压动力驱动的,为了实现液压动力的驱动,DMS公司在设计上采用8个小油缸带动钳口夹条动作,原油缸设计如下图2所示,图2中标号为,4为带钢夹紧装置(钳口);5为钳口油缸;6为钳口油缸活塞密封件;7为钳口油缸缸体密封件;8为钳口油缸活塞杆;9为钳口夹条;10为带钢头部;红色箭头所示为压力侧进油方向。通过单腔压力侧进油使活塞杆动作(红色箭头所示为进油方向),由活塞杆推动钳口夹条实现开口度变化的带钢夹紧动作。单个油缸筒径为40MM,行程12.5MM,缸体静密封采用唇形密封形式,原材质为VITON(氟橡胶),规格为50×44.4×4.7;活塞密封形式同样为唇形密封,材质也为VITON(氟橡胶),规格为30×40×5。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以下问题:
卷筒作为轧机重点部位,卷取张力较大,且钳口部位动作频繁,轧制时温度又较高,所以造成钳口油缸密封极其容易老化磨损,使漏油故障频发,且处于无法受控状态,难以把握故障周期,不但造成停机影响正常生产,而且泄漏的液压油也有可能使带钢表面产生质量缺陷,此重大隐患一直困扰着生产及设备维护人员。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连续出现4起卷筒钳口油缸漏油的重复故障,累计停机22.5小时,漏油832L。为此,通过对每次故障发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做详细分析比较,并将每次不同程度损坏的油缸密封进行采样研究,得出此故障频发的主要问题点:1.油缸活塞密封形式设计不良;2.油缸密封的材质性能有待改善以此来提高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锈钢冷轧机卷筒钳口油缸密封结构,其能提高油缸密封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延长密封使用寿命,使因漏油引起的故障停机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锈钢冷轧机卷筒钳口油缸密封结构,其包括有油缸缸体及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活塞与缸体之间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是采用挡圈加唇形密封件组合起来的密封件,其中唇形密封件是聚醚聚胺脂合成材料做成,而挡圈是为不间断的圆环,衬在唇形密封件上。
所述的挡圈是衬在唇形密封件根部外圆周面上。
所述的挡圈涂抹有油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安装方便,延长唇型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使唇型密封获得更好的性能,改善润滑,耐高压,总之能提高油缸密封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延长密封使用寿命,使因漏油引起的故障停机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卷取机结构剖视图;
图2钳口油缸结构剖视图;
图3原密封结构剖视图;
图4改进后新密封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意,不锈钢冷轧机卷筒钳口油缸密封结构,其包括有油缸缸体及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活塞与缸体之间有密封件,密封件采用新型密封材料用于唇型密封的制造,改善密封效果和性能:
经过讨论分析后,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高温聚醚聚胺脂合成材料代替原来的氟橡胶材质,它是一种樱桃色的高效聚合物,采用PDI改性工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聚胺酯材料在85℃以上无法使用的问题,其耐温耐水性能均为同类聚胺酯材料中的最高等级,比传统NBR材料摩擦系数降低8倍。其详细技术参数如下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