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9519.9 | 申请日: | 2007-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47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彬 |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36/38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炎 |
| 地址: | 318000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涸 回流 高压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锅,特别是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民用炊具,主要有这么几类:普通敞口锅、高压锅、炖锅。普通敞口锅,通过底部加热直接获得热量烧熟食物,一般用在易熟食物的炒、煎、煮,也是用得最广的一种炊具;高压锅,通过顶部的限压阀使锅内产生高压高温加速食物煮透;炖锅,通过底部慢加热长时间慢炖煮熟食物,一般用在需要煮透煮烂的食物烹饪。不管是普通敞口锅还是高压锅在蒸煮烹饪时,锅内的水、油等会随着锅底加热易蒸发掉,易导致锅内食物香味物质挥发掉,甚至烧焦煮坏。特别是对短时间高温条件或长时间低温条件难煮透的食物用传统的方法很难烹好。本发明通过在锅顶部加装一个热交换器,让锅内的水、油等重新回流至锅内,主要作用在于使锅内水蒸气不跑掉,其香味也不跑掉,可长时蒸煮,提供了一种全新烹饪方法,对于难煮透食物烹煮、鲜味提取、中药煎熬特别有用,也可在不接通冷却水的情况下当高压锅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阻止蒸气从限压阀内排出从而防止锅内水分干涸,又可在不通冷却水时当普通高压锅使用的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为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包括锅体、锅盖、密封圈、安全阀、限压阀,其特点是在锅盖上设置了对高温蒸气进行降温回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还具有下列特征:
降温回流装置是将锅盖设置成外形似圆形“高筒礼帽”状,“头戴部”内部为敞开式空腔,空腔内设有螺旋盘管,螺旋盘管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设置在“头戴部”外;
降温回流装置是在普通高压锅锅盖下设有进出冷却水的螺旋盘管;
降温回流装置是将锅盖设置成外形似圆形“高筒礼帽”状,锅盖顶部有一圆弧型盖头, “头戴部”内部为封闭式空腔,在封闭式空腔里设置有若干个交换管,进水接口设置在“头戴部”侧面下端,出水接口设置在“头戴部”侧面上端;
交换管下端底部开口通锅体,上端顶部通圆弧型盖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与锅盖连成一体的圆柱空腔体,在该空腔体内设置有进出水螺旋盘管;或者设置成外形为圆柱形,内腔有若干个交换管的进出水空腔,这种锅盖盖在锅体上,锅内的蒸气蒸发到通自来水的螺旋盘管外或有若干个交换管的管腔内进行冷热交换,高温蒸气遇冷后凝聚回流到锅体内,这样往复循环,防止了锅内的蒸气从限压阀中排出,防止锅内水分被蒸干。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图2较清楚地显示出本实施例的部件结构关系,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包括锅体1、锅盖2、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安全阀3、限压阀4,将锅盖设置成外形似圆形“高筒礼帽”状,“头戴部”11内部为敞开式空腔5,空腔5内设有螺旋盘管6,螺旋盘管6的进水接口7和出水接口8设置在“头戴部”11外,限压阀4设置在“头戴部”11顶面,安全阀3设在“帽沿”上。使用时,进水接口7接入自来水,出水接口8接出水管,当锅体内的蒸气蒸发到“头戴部”11内的螺旋盘管6位置,蒸气与注有冷水的螺旋盘管6进行热交换,高温蒸气遇冷后凝聚回流到锅体内,这样往复循环,阻止锅内的蒸气从限压阀4中排出,防止锅内水分被蒸干。
实施例二
图3、图4较清楚地显示出本实施例的部件结构关系,一种防干涸回流高压两用锅,包括锅体1、锅盖2、密封圈(未显示)、安全阀3、限压阀4,在现有高压锅锅盖2下设有螺旋盘管6,螺旋盘管6的进水接头7和出水接头8设置在锅盖顶面。锅盖顶面上还设有安全阀3和限压阀4。使用时,进水接口7接入自来水,出水接口8接出水管,当锅体内的蒸气蒸发到螺旋盘管6上,蒸气与注有冷水的螺旋盘管6进行热交换,高温蒸气遇冷后凝聚回流到锅体内,这样往复循环,阻止锅内的蒸气从限压阀4中排出,防止锅内水分被蒸干。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彬,未经李建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