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622.1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军;沈东升;郑元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回流 生物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其污水水量不大,如果采用传统的好氧工艺必须要有曝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等几个必要的处理构筑物,还需要设立污泥回流泵等动力设备,其吨水投资费用很高,而且还容易产生污泥膨胀等现象,因此不适合应用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
发明专利申请200610036025.2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厌氧区,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缺氧区,其与厌氧区之间设置有隔墙,好氧区,好氧区的底部与缺氧区相连通,在好氧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沉淀区,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斜泥斗与好氧区相通,斜泥斗设置成可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使污泥下滑至好氧区底部,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该技术方案好氧区与沉淀区直接相连,即出水与污泥回流在同一区域,当处理水量较大时,即水流进入沉淀区的上升流速较快时会产生污泥不能及时回流,导致污泥在沉淀区积聚,导致污泥上浮现象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将沉淀、曝气及污泥自动回流于一体的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一种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池体内设有由进水导流板、隔板分隔但底部连通的导流区、曝气区和污泥沉淀区,曝气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污泥沉淀区底部带有向内倾斜的泥斗斜板,污泥沉淀区内设有折流板,污泥沉淀区的中下部设有若干排泥孔,上部设有出水溢流堰,出水溢流堰接通出水口。
所述的进水导流板下端设有与水平面成45-60度夹角的导流斜板。
所述的隔板上端带有污泥折流缓冲斜板,下端带有与水平面成120-135度夹角的导流斜板。
所述的折流板下端带有斜板导流板。
所述的污泥折流缓冲斜板的长度与导流区的宽度比为1∶0.8~1.2,其与水平面成15-30度角。
所述的折流板的宽度是决定下降水流流速的关键参数,宽度太小,产生的阻力太大会影响污泥的循环,宽度太大会影响反应器的体积有效利用率,其宽度根据待处理污水在此处的水力下降流速的增大适当调整加宽,水力下降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1-0.8m/s。
所述的出水溢流堰(9)上端的高度高于隔板(14)上端的高度
所述的泥斗斜板的角度设置要比一般的沉淀池泥斗的角度更大,是为了让让沉淀区的污泥顺利的自动滑落到沉淀区底部然后进入曝气区,因此其斜板角度与水平成100-125度为宜。
所述的排泥孔高度的设置是决定曝气池污泥浓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传统的好氧工艺需要管理人员来控制污泥回流来保证好氧池的污泥浓度,而在本设计中,可以由设计人员来确定曝气池污泥浓度后来设计排泥口的高度,而管理人员只需将泥排到排泥口为止。一般根据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将排泥口设置在离底部1/3-1/4的地方为宜。
本实用新型将这两者完全不同的水流形态成功的融合在一个构体内,并在满足各自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泥自动回流,特别是污泥折流缓冲斜板的设置,既能减少曝气池污泥流速,降低了沉淀池负荷,又能让从曝气区流失的泥水混合物较为平缓的进入沉淀区,减少在折流区形成漩涡,成功解决了因好氧工艺构筑物相对较为繁多导致无法成功应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设施的难题,节省了污泥回流设备及动力费用,并且有效的防止了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特别适合应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4,池体14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1和出水口10,池体14内设有由进水导流板2、隔板14分隔但底部连通的导流区15、曝气区3和污泥沉淀区7,隔板14上端带有污泥折流缓冲斜板4,下端带有与水平面成120-135度夹角的导流斜板13,污泥折流缓冲斜板4的长度与导流区15的宽度比为1∶0.8~1.2,其与水平面成15-30度角。
进水导流板2下端设有与水平面成45-60度夹角的导流斜板13。
曝气区3底部设有曝气装置11。
污泥沉淀区7底部带有向内倾斜的泥斗斜板8,泥斗斜板8与水平面成100-125度角。
污泥沉淀区7内设有折流板5,折流板5的宽度根据待处理污水在此处的水力下降流速的增大适当调整加宽,水力下降流速一般控制在0.1-0.8m/s。折流板5下端带有斜板导流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轻衣服变形防止滑落衣架
- 下一篇:压力容器玻璃管液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