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燃气灶具用不锈钢双喷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621.7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杜仁尧;金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23/00 | 分类号: | F23D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4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燃气灶具 不锈钢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是指一种配置在嵌入式家用燃气灶具中的不锈钢双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家用燃气灶具中的燃烧器通常有以下几种:
铸铁燃烧器:以灰铸铁为原材料,采用砂型铸造工艺制成,表面电镀以防止腐蚀;
铸铝燃烧器:以铸造铝为原材料,采用压力铸造或金属模铸造工艺制成;
搪瓷燃烧器:以普通钢板为原材料,采用冲压成形并铆接或焊接工艺制成,表面搪瓷以防止腐蚀;
不锈钢燃烧器:以不锈钢板为原材料,采用冲压成形并铆接制成。
铸铁燃烧器的内外表面粗糙,尺寸误差较大,难于达到理想的燃烧效果。但由于其工艺比较成熟,使用寿命长,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仍是目前家用燃气灶具用燃烧器的主流品种。近年来,随着灶具制造水平的提高,对燃烧器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铸铁燃烧器被新一代产品所取代是必然趋势。
铝燃烧器的内外表面较铸铁燃烧器光滑,燃烧性能有明显改善,但由于铝材熔点较低,抗回火能力较差,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故难以取代铸铁燃烧器。
搪瓷燃烧器由于其光亮的内外表面而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在制造成本方面有一定竞争力。但表面搪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使用寿命,一旦存在爆瓷或其他搪瓷缺陷,燃烧器将在短期内被腐蚀而失效,故也难以推广;
不锈钢燃烧器一般均为单喷结构,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但其工艺难度大,制造成本较高,且无可调的内圈小火。所以,也难于成为传统燃烧器的替代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适中、能提高灶具燃烧性能和燃烧稳定性的家用燃气灶具用不锈钢双喷燃烧器。
一种家用燃气灶具用不锈钢双喷燃烧器,由内、外燃烧系统组成,内燃烧系统包括内燃烧器盖、内燃烧器垫、内燃烧器座、内引射管、内进风管、内火喷嘴,外燃烧系统包括外燃烧器盖、燃烧器固定架、外燃烧器座、燃烧器体、外引射管、外进风管和外火喷嘴,所述的内、外燃烧系统相互独立设置,所述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平行设置。
所述的外燃烧器座与内燃烧器座为可拆卸的一体化部件。
本实用新型燃烧器主要零件的原材料均采用不锈钢,表面光洁、美观,并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确保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由于采用精密冲压和数控焊接工艺,使燃烧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传统燃烧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深度优化燃烧参数、提高燃烧性能指标和燃烧稳定性提供了充分条件;燃烧器采用独立的双引射结构,内火与外火可独立地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采用低阻力引射管和合理的燃烧器头部结构,可有效地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使燃烧器头部的压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燃烧质量及抗回火性能;采用稳焰效果良好的铜制燃烧器盖,提高了燃烧器对不同燃气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燃气灶具用不锈钢双喷燃烧器,由内、外燃烧系统组成,内燃烧系统包括内燃烧器盖8、内燃烧器垫7、内燃烧器座2、内引射管10、内进风管15、内火喷嘴16,外燃烧系统包括外燃烧器盖6、燃烧器固定架3、外燃烧器座1、燃烧器体5、外引射管12、外进风管13和外火喷嘴17,内、外燃烧系统相互独立设置,均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内引射管10和外引射管12平行设置。
外燃烧器座与内燃烧器座为可拆卸的一体化部件。
使用时,打开灶具燃气开关,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气从外火喷嘴17喷出,与一次空气进入外进风管13、外引射管12,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经燃烧器体5、外燃烧器座1进入外燃烧器头部,从火孔流出并燃烧,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取自火孔周围的空气。
同时,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气从内火喷嘴16喷出后与一次空气进入内进风管15、内引射管10,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从内燃烧器盖8的火孔流出并燃烧,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取自从外燃烧器座1下部孔流入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