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窗帘滑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366.6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0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蔡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富国 |
主分类号: | A47H13/02 | 分类号: | A47H13/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炎 |
地址: | 318200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窗帘 滑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窗帘的开闭装置,尢其涉及到窗帘开启与闭合的滑动圆环。
背景技术
窗帘的开启或闭合,比较简单的方式是吊环式窗帘,这种吊环式窗帘是将连接了窗帘布的圆环套合在窗帘吊架的横杆上,用手扯住窗帘布带动圆环在横杆上来回滑动实现开启或闭合,或采用拉绳通过滑轮拉动套在横杆上圆环带动窗帘布的开启或闭合,这种方式由于圆环与横杆的接触面积较大,加上窗帘布的自重,使圆环与横杆之间的摩擦阻力大,经常造成扯破窗帘布或圆环被拉绳卡住,给窗帘的开启或闭合带来许多麻烦,为克服其缺陷,现在几乎都是采用在窗帘的吊架上设置导轨装置的方式来解决窗帘开启与闭合运行自如的问题,而且导轨装置的品种、样式、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工”字型的敞开式,另一类是“内置导轨”闭合式,这些导轨式窗帘虽然其导轨滑动性好,窗帘开启或闭合自如,但也有经常出现故障的一面,而且其构成部件较多,结构较复杂,安装较麻烦,维修不方便,价格也较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启与闭合自如的窗帘滑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窗帘滑环,包括具有连接窗帘布的连接件的圆环,在圆环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腔,空腔内镶嵌了滚动体,空腔开口子圆环的内圆边上,所述滚动体从空腔口处凸突部份球面体;
镶嵌在圆环内的滚动体是活动的;
镶嵌在圆环内的滚动体是固定的;
所述的滚动体是表面光滑的钢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吊环式窗帘的开启或闭合时容易产生扯破窗帘布或圆环被拉绳卡住缺陷,克服了常人几乎都是在向设置导轨装置的技术方向加以研制的技术思维,而是以常人不易察觉的方式,在具有连接窗帘的连接件的圆环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腔,空腔内镶嵌了滚动体,空腔开口于圆环的内圆边上,所述滚动体从空腔口处凸突部份球面体;当圆环套合在窗帘吊架上的横杆上时,只有凸突部份球面体与横杆接触,克服了原来吊环式窗帘中的圆环与横杆接触面过大,磨擦阻力大的问题,降低了圆环与横杆之间的磨擦阻力,采用光滑的钢珠是为了减小了其磨擦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开启与闭合运行自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帘滑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二图3套合在横杆上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面图;
图9是是实施例三与横杆套合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窗帘滑环,具有连接窗帘的连接件2的圆环1是用塑料注塑而成,圆环1内设置了安置滚动体3的空腔,空腔开口在圆环的内圆边上;需安装滚动体时,将圆环1预热后,迅速将滚动体3从空腔口压入到圆环1的空腔内,待圆环1冷却后,空腔及空腔口收缩,滚动体3被固定在圆环内。本实施例是圆环内设置两个空腔及相应的两个滚动体,也可以在圆环内设置两个以上的空腔及相应的滚动体。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中的滚动体3与压力弹簧4事先设置在模具内,具有连接窗帘的连接件2的圆环1包含其内的滚动体3与压力弹簧4一次注塑而成,圆环1内具有可供滚动体3相应的活动空腔,空腔口开设于圆环1内圆边上,空腔口的直径远小于滚动体3的直径,滚动体3只有部份球体从空腔口凸突出来。本实施例是在圆环内镶嵌了三个滚动体,也可以在圆环内镶嵌更多的滚动体。
在不使用状态下,如图4所示,圆环1内的压力弹簧4压下滚动体3与空腔口紧密接触,当其在使用状态,如图5、图6所示,由于窗帘本身的重量将圆环下拉,设置在圆环内的弹簧4对滚动体3的压力小于或约等于窗帘自重的下拉力,滚动体3被横杆6的顶住向空腔内退,从空腔口凸突出来的球体面不与空腔口边缘接触或接触不紧密,这时滚动体3只有与压力弹簧和横杆6的上下两点接触,当拉动圆环,圆环1内的滚动体3是在横杆6上滚动的,所以窗帘的开启或闭合是相当轻松自如的。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富国,未经蔡富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螺旋金属带的塑料复合管
- 下一篇:低能耗溴化锂集中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