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分离柱双向逆流色谱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269.7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9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2 | 分类号: | G01N30/42;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双向 逆流 色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流色谱分离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无固态载体的液-液两相逆流分配的逆流色谱设备。
背景技术
逆流色谱是一种不用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色谱。由于其无不可逆吸附、回收率高、样品不易被破坏、溶剂消耗少等特点,而日益受到有机化学家、无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生物化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国际上已经将逆流色谱列为一种重要的分离纯化手段,而广泛地应用于天然产物和合成化学品的分离纯化中。常用的高速逆流色谱仪,螺旋管同轴地绕在支持件上,在其特殊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形成单向性的两相分布,从而实现固定相的高保留值,可以应用较高流速的大流量洗脱,分配效率也较高,因而高速逆流色谱仪不仅发展成为分析型的常用仪器,而且在半制备、制备型和大容量制备型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逆流色谱仪大多采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一相作为固定相,另一相作为移动相进行洗脱的方式。这种只有一相溶剂流动的洗脱方式,每一次操作后都要间歇性地更换固定相,因此单位时间的产率都不高,而操作也很繁琐。
Y. W.Lee等(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1988,11,37-53)报道了一种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实现两相溶剂流动进行双向逆流色谱洗脱的方法。Y.ITO(国际专利WO2004/094985A3)公开了一种应用盘绕螺旋管柱实现双向逆流色谱洗脱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是采用单分离柱结构,在设有单分离柱的恒星轮上要用相应的配重才能完成静平衡状态。当不同的溶剂及被分离物进入分离柱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会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
中国专利ZL00207386.2《多分离柱高速逆流色谱仪》和ZL02261047.2《高速逆流色谱仪》分别公开了几种结构不同的多分离柱逆流色谱仪。这些逆流色谱仪均采用多个串联的相同结构和相同容量的分离柱,尽管大大改进了仪器的平衡性能,增加了单机的制备能力,但是却不能实现双向的逆流色谱洗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上述逆流色谱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分离柱双向逆流色谱仪。
本实用新型的多分离柱双向逆流色谱仪,包括箱体,可绕箱体中心的固定空心轴中心公转同时又绕分离柱空心轴中心同步同向自转的分离柱,及与分离柱连接的引入管、引出管和与分离柱空心轴成对的同步逆向自转的解绞空心柱,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分离柱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每个分离柱至少连接有一个管路连接器,连接有管路连接器的分离柱依次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引入管与管路连接器的一个支管相连,引出管与管路连接器的另一个支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分离柱可以是由分离管按照螺旋方向绕制形成的螺旋管柱,或是由分离管按照盘绕方向绕制形成的盘绕管柱。分离管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管、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分离管的截面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分离管的内壁可以是平面、或呈螺纹状或波纹状。
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分离柱的制备容量为分析型、半制备型、制备型或工业生产型。通常,在箱体内设有控制分离温度的加热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串联连接的分离柱进行双向逆流色谱分离,使用时,可从第一个分离柱的首端引入第一相流体和引出第二相流体,从最后一个分离柱的尾端引入第二相流体和引出第一相流体,从第二个分离柱引入待分离的物料。因此该多分离柱双向逆流色谱仪适应连续高效双向逆流洗脱的需要,不仅提高了仪器的平衡能力,而且提高了单机的制备能力,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特别适合于生物样品的大规模分析和制备,尤其适合于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制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设备的分离柱串联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两相流体和进样物料引入和引出分离柱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 2-固定空心轴; 3-分离柱空心轴; 4-分离柱;
5-引入管; 6-引出管; 7-解绞空心柱; 8-轴承;
9-上盘轮; 10-下盘轮; 11-轴承; 12-轴承;
13-支座; 14-主动空心轴; 15-轴承; 16-主动齿轮;
17-固定齿轮; 18-从动齿轮; 19-电机; 20-传动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单克隆抗体体外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
- 下一篇:潜水装置